一、麦克阿瑟为何会败给彭德怀?
1950年12月23日,一条消息震动了全球!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驾着吉普车撤退,没想到居然被溃兵制造的骚乱弄出了车祸,结果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在朝鲜战场上丧生,成为美国在朝鲜战争中阵亡的最高级别将领。
杜鲁门坐不住了!要是说第一次战役时,麦克阿瑟被咱志愿军打得措手不及、准备不足,弄得全军溃败,那这第二次战役的败绩,可得咋说呢?
麦克阿瑟在那地儿摔了两回,摔得越发惨烈,惹得老杜鲁门也不好忍,心里盘算着要不换个人试试看。但麦克阿瑟似乎没啥反省的意思,反倒还敢敢放狠话,说一定要动用蘑菇蛋。
消息一传开,英国吓得不轻,艾德礼亲自跑到美国,劝杜鲁门千万别搞这个主意。荷兰也跟着反对!杜鲁门愁得团团转,终于明白了:得换人了。因为在麦克阿瑟那么疯狂的背后,其实藏着对朝鲜战争的彻底绝望。
换句话说吧,就是说麦克阿瑟其实还不如说是公开认输了,显示他在明知对方实力的情况下,根本扛不过彭德怀,才会想着靠蘑菇云来吓唬人。否则的话,仁川登陆的时候,他又怎么会想着用蘑菇云呢?
得说吧,麦克阿瑟可是二战时的名将,美国的五星上将之一,为什么到朝鲜战场上,却被咱们的彭总狠狠地打败了?原因其实有不少,但我觉得归根究底就一句话,那就是麦克阿瑟“宅”了,整天沉迷在日本,没把战事放在心上。
说起来,自彭德怀带志愿军入朝作战,一直到麦克阿瑟被杜鲁门踢飞的那会儿,绝大部分时间他都安逸在东京,靠战报啥的远程指挥。问一下,在二战那会儿,麦克阿瑟带领美军在太平洋打日本,推着敌人时,难道他也是宅在华盛顿指挥的吗?可别开玩笑啦!
在朝鲜战场上,麦克阿瑟几乎都“宅”在东京!反倒是彭德怀,总喜欢亲自跑到前线,搜集第一手资料,才做出判断。由此可见,这种情况下一来一去,麦克阿瑟的决策肯定跟不上实际情况啦!
同样的道理,他的接班人李奇微是怎么能识别咱们志愿军的破绽,然后策划出“磁性战术”的呢?原因很简单,自从沃克牺牲之后,杜鲁门就打电话给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命令他赶紧联系李奇微,告诉他:“照原定方案,你要马上赶到朝鲜,接替沃克担任第八集团军的司令。”
二、李奇微的厉害之处
为什么说是“按照预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李奇微可是另一位美国的五星上将,还是艾森豪威尔的得力助手!你看,有人的地方就会形成江湖,美国也不例外。比如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那可是二战后美国军中两座大山头。
因为麦克阿瑟太得意忘形又那么嚣张,搞得杜鲁门既无奈又挺生气。要知道,之前麦克阿瑟总是打胜仗,杜鲁门也拿他没办法。不过,自从第一次战役爆发后,麦克阿瑟输了,杜鲁门就开始考虑换将军了。可让艾森豪威尔代替麦克阿瑟?这显然不太可能呀!
经过几番权衡之后,最终选中了艾森豪威尔手底下的得力干将,那个时候正担任陆军副参谋长的李奇微!就这样,他在那年的12月踏上了朝鲜战场,不仅担任了第八集团军的司令,还兼任“联合国军”地面部队的指挥官。事儿也验证了,什么样的大哥,带出来的小弟就是什么模样!
李奇微和艾森豪威尔一样,都是那种低调扎实、能力出众的实干派,很快就看清楚了朝鲜战场的局势。志愿军虽然像猛虎一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联合国军惊慌失措,可要想彻底击溃联合国军,几乎不太可能,原因有两条:
其一:李奇微一看,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实在拉胯,没有掌握制空权,越往后打,补给就越难搞。志愿军迅猛南进之后,补给线竟然长到五百公里,其中有四百公里还没有一丝空中保护!
其二:虽然联合国军被志愿军压到朝鲜半岛南端,但反倒激发了他们的凝聚力。现在跟志愿军硬拼,攻不上去,士气实在低迷。不过守住一个阵地倒是轻车熟路,毕竟美国的火力比志愿军强太多了。
李奇微最后得出个结论:只要不跟着志愿军打一场全面的运动战,志愿军因为后勤跟火力吃紧,这样一来他们的势头就会受到限制!于是,之后就在这个观点上,搞出了“磁性战术”!
现在看李奇微的这些结论,好像挺明摆着的,但还是那句话,为什么麦克阿瑟就没搞明白呢?不是说麦克阿瑟不行,而是他变“宅”了,跟实际脱节了!
就这样,1952年5月,李奇微接替了麦克阿瑟,变成咱彭总的对手!不得不说,面对彭德怀,李奇微明显比麦克阿瑟更强一些,在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中,给咱志愿军带来了不少麻烦。
说到具体的战例呀,输赢啥的,咱不太打算细说了,毕竟还有个更关键的问题:为什么李奇微在朝鲜战场上打得那么顺,结果却被换下来呢?
三、李奇微为何被调离?
第一点呢,志愿军的表现真是棒呆了!李奇微在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中得意洋洋,实际上也离不开前三次战役那次惨败的基础。
前三次战役,简直可以说美军都挂零了,就像考试总是不及格一样;可到了后两次,虽然也没拿满分,但至少勉强算及格,漂着个六十分。而志愿军表现可就不一样了,前三次都能保持在八十分以上的水准,后两次也还算是过得去的六十分。就是说白了,李奇微的牛逼,是建立在麦克阿瑟那次菜得不行的基础上的。
可能外人都觉得李奇微挺猛的,可他自己心里还清楚得很,志愿军到底有多牛!像铁原阻击战啥的,几次战例让李奇微明白:想打败志愿军,几乎不太可能,他自己最多也就做到这样了。
第二点得说彭德怀(邓华、陈赓)真是厉害得很!李奇微想变换战术,搞出什么磁性战术啥的,彭德怀也会及时调整对应的战法。比如不再坚持用运动战了,而是果断采用“阵地防御”的方式,把阵地里的地道、战壕、交通沟、防空洞啥的都串联起来。
也就是说:不要再想着用若即若离的磁性战术,趁我们粮食快耗尽时反扑。我会逼着你们美军,跟我们展开攻防,把磁性战术彻底搞垮。
得说清楚,这次志愿军的调整,不光是彭总一个人的功劳,还得包括邓华、陈赓等指挥员的努力。所以,当志愿军改了战术以后,李奇微这边着实也就没啥新招了。
再加上后期苏联的援助逐渐到位,李奇微越发觉得:这场仗可打不了!火力增强后,志愿军简直难以对付!为了争取更多装备,李奇微干脆开起“夸张技能”,声称:志愿军有喷气式战机600架,步兵90万……结果把华盛顿国会里的人吓着了。
三、艾森豪威尔的光环!李奇微啥时候被调走的?正是在他的老领导、艾森豪威尔竞选美国总统的那会儿。这一调子,艾森豪威尔接任欧洲总司令的职位就空了下来,到底是谁能胜任这个“最有潜力”的岗位呢?
自然是李奇微当仁不让啦,毕竟美国的重心放在欧洲嘛!至于朝鲜战场,局势基本稳定,没啥大起色了,所以趁着这个机会,李奇微就被调走了,克拉克接手了这个岗位,还留下了一句名言: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赢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