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上最近发生了件挺新鲜的事:一位体重263斤的男子,出于身体原因,斥两万多元请师傅们用滑竿抬他登山。消息一出,大家伙议论纷纷,有人不解,有人感慨,有人还挺羡慕。先别忙着下结论,咱捋一捋这件“轿子风波”。
这个男子原本身体就偏胖,医生曾劝他别拿膝盖冒险,可他盼了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生日能自己到金顶拜一拜。为了圆梦,他直接联系上景区口碑最好的滑竿队,和师傅们一合计,21000元的酬劳就订下了。
但说起来轻松,干起来却是个力气活。普通滑竿根本塞不下他,师傅们光换轿子就来回折腾了三次。最后总算凑合找到了个稍微宽敞点的,伙计们踩着细雨,四人一组轮番抬,全程还要杠杠配合。
路上各种围观不断。有游客羡慕这么轻松“上山”,有些人则觉得这让人看出“不平等”,甚至直言“这不是地主老财的排场嘛”。但真抬过重活的都知道,21000元分下去,一趟下来师傅们个个满头大汗,喘得比上山的还厉害。
查了查,从广福寺到财神殿一来一回42公里,还不算中途层层石梯、陡坡和暴雨突袭。师傅们得边抬边注意不滑倒,还得盯着游客安全。男子一路倒是挺厚道,下雨也不麻师傅们为自己撑伞,说“咱一起淋呗”,吆喝号子气氛还挺好。
最难那段暴雨来了,路上几乎和泥地没区别,滑竿差点脱手。为安全,师傅们还是给他挡了下雨。整个折腾下来折合近10小时,男子不但没多事,还给师傅们每人百元额外小红包,说明年要再来,还叮嘱到时候专门订个“加大号”滑竿。
网上讨论热度一直没下来,不少人吐槽坐轿子没意思,也有师傅吐露实情:其实干这活比打工自由、收入高,许多景区靠滑竿的老人都把全家生活托付在这行。背后道理不难懂,这就是愿打愿挨的买卖,你出钱,你出力,彼此都换取了自己想要的。
这事儿本没有谁输谁赢。有人觉得只有自己爬山才算体验,有人觉得能到终点、身体健康最重要。观念的差异正常,但真没必要上纲上线。师傅们挣的起码是体面辛苦钱,而男子也实现了别样的登顶。
说到底,每个人选的“上山路”都不一样,有人靠腿,有人靠人力,大伙不妨多些包容,下回再见到滑竿队,不妨多点理解和鼓励,不要急着给别人贴标签。
你怎么看这段另类“登山记”?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