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AI眼镜支持第一人称视角拍摄,原来生活可以如此记录!

发布日期:2025-08-31 点击次数:173

想象一下,当你攀岩时双手紧握岩点,腾不出手来记录眼前的壮丽景色;当你沉浸烹饪,满手面粉却想分享美食诞生的过程;或是当你推着婴儿车散步,宝宝突然绽放出天使般的笑容… 这些转瞬即逝的第一视角精彩时刻,以往要么错过,要么需要别扭地手持设备拍摄。但小米最新发布的AI眼镜,正试图用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然方式,彻底解放我们的双手,让记录生活本身变得像呼吸一样简单自然。

这款被小米称为“面向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的AI眼镜,最核心的突破在于它真正实现了无缝的第一人称视角拍摄。巧妙隐藏于左侧镜框与镜腿交界处的1200万像素超透光学镜头,支持2K高清录像并配备了EIS电子防抖。这意味着,无论你是在健身房挥汗如雨、在蜿蜒山路上骑行、在厨房大展厨艺,还是专注地陪伴孩子,只要一句“小爱同学,开始录像”,眼镜就能以你的视角稳定、清晰地捕捉眼前发生的一切。它不再是一个需要刻意操作的“相机”,而是真正成为了你视野的自然延伸,记录下那些双手忙碌却不想错过的珍贵画面。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份“第一视角”的力量远不止于本地记录。小米强大的生态互联能力让这枚眼镜上的摄像头成为了整个系统灵活的“眼睛”。通过小米手机上的融合设备中心,你可以轻松地在微信视频通话、抖音或B站直播中直接调用眼镜的摄像头。想象一下,与远方亲友视频时,他们能同步看到你所看到的世界;直播徒步旅行时,观众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你脚下的险峻山路。这带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式直播和分享体验,让远程互动拥有了更强的临场感和代入感。

当然,作为一款需要佩戴的设备,小米AI眼镜在舒适性和日常化上下了大功夫。它抛弃了夸张的未来感造型,回归到一副时尚的全框眼镜本质。专为亚洲用户优化的设计,加上航空级钛合金转轴带来的可调节性(转轴外翻12°,面框微调4°),让仅40g的重量佩戴起来轻盈舒适,毫无夹头感。配色上提供了经典的黑色、典雅的玳瑁棕和个性的鹦鹉绿,特别是后两者透出的内部结构设计,颇有几分致敬小米透明探索版的科技美学。对近视用户也非常友好,全国400家线下合作门店提供专业配镜服务,线上还有定制镜片可选。

对于追求个性与实用兼具的用户,小米还带来了两款电致变色镜片版本。单色版支持四档遮光度调节,轻松应对不同光线环境;而多色版则能玩转黑色、粉色、蓝色、紫色等多种色调深浅变化,瞬间变身为一款酷炫的时尚太阳镜。这种将实用功能(遮光/防紫外线)与个性化表达(变色)的融合,体现了产品设计的巧思。

在智能交互方面,小米AI眼镜展现了作为“随身AI入口”的潜力。其搭载的超级小爱同学不仅响应迅速,更能依托摄像头实现强大的实时识别功能:“这是什么?”能快速识别眼前物体;“翻译一下这段话”支持多达十种语言的同声传译(包括中英法日韩意德葡西印尼俄),堪称行走的翻译官;甚至能帮你“自动识别饭菜热量”,轻松记录卡路里摄入。官方还预告了8月份OTA升级后将解锁“记车位”和“扫码支付”功能,进一步拓宽生活场景的应用边界。其智能会议纪要功能同样亮眼,录音转写结合预设模板的结构化分析提炼,能高效生成多种格式的会议记录,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作为智能生态的重要一环,小米AI眼镜深度融入了“人车家”全生态。通过眼镜,你可以便捷地操控身边的智能设备:一句话播放手机音乐、接打电话;回家路上提前开启家中的空调和灯光;甚至与小米汽车实现车控同步。这种打破设备界限的联动,让信息获取和设备控制变得前所未有的流畅自然。

隐私保护是这类设备无法回避的问题,小米给出了务实的解决方案。在搭载摄像头的对称位置右侧,设计了一颗醒目的LED指示灯。无论是拍照还是录像,指示灯都会亮起,明确告知周围的人设备正在工作。更贴心的是,如果指示灯被意外遮挡,眼镜会立即提醒用户;若遮挡持续,则会自动终止拍摄,在便利性与隐私尊重之间取得了平衡。拾音系统采用四麦克风阵列+骨传导麦克风+抗风噪导管设计,搭配立体扬声器和逆声场防漏音技术,确保你在嘈杂环境(如骑行)中通话清晰,同时避免声音外泄打扰他人。

在续航这个智能穿戴设备的核心指标上,小米AI眼镜的表现相当出色。内置金沙江高密度硅负极电池,典型续航可达8.6小时(连续播放音乐约8.5小时,通话约7小时),满足一天的重度使用需求绰绰有余。快充能力同样优秀,50分钟左右即可完全充满,告别续航焦虑。对比同类产品的参数(如Ray-Ban Meta Glasses续航4小时,充电75分钟),小米在续航和充电速度上建立了显著优势。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它的普及力。1999元起的售价(标准版),在科技与功能如此密集的产品上显得颇具诚意。部分地区还能享受国补,价格进一步亲和。这使得更多普通消费者能够跨越门槛,亲身体验到这种面向未来的智能交互方式带来的便利与乐趣。

小米AI眼镜的诞生,标志着个人智能设备形态的一个重要演进方向。它没有追求激进的、脱离现实的“未来感”,而是立足于眼镜的本质属性,通过强大的AI能力、无感的第一人称记录、深度生态融合以及对舒适、续航、隐私等基础体验的扎实打磨,将众多实用功能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日常生活。它让我们看到,科技的终极目标并非炫技,而是以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拓展我们感知、记录和连接世界的能力,让生活本身变得更加从容、有趣和高效。这或许正是“面向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应有的模样——强大,却归于无形;智能,更懂生活。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