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那场闭门会谈,空气是怎样一瞬间冻住的,后来很多人都想不明白。就那么,毫无征兆地,特朗普扔出了两个炸弹。整个会场,静得好像所有人都停止了呼吸,大概真的能听见一根针掉在地毯上的声音。
他要欧洲,立即,马上,停掉所有俄罗斯的石油。然后,也是立即,马上,把对中国的经济压力给我拉满。
那不是商量。那口气,那种不留任何余地的姿态,就是最后通牒。你看看在场的那些欧洲大佬,脸上的表情啊,一个比一个精彩,从错愕到铁青,就好像七月流火的天,被人从头到脚浇了一大桶冰水。谁都看得出来,这套组合拳想干嘛,想把欧洲当枪使,那意图简直就差写在脸上了。
其实这事儿有个前奏。一个多星期前吧,特朗普那边就有人悄悄递过来一个所谓的“交易”。听着是挺美的:你们欧洲,只要敢跟着我们对中国商品加征100%的“二级关税”,那我们就保证,往死里制裁俄罗斯。
可这根橄榄枝,欧洲这次没接,手都没伸。欧盟那边有人直接就给点破了:这哪是什么合作,这就是个坑,一个能把整个欧洲都埋进去的无底洞。
这根本就是一场精心设计好的甩锅大戏。
那个所谓的“交易”,在布鲁塞尔的官员圈子里,私下里早被骂翻了。有个官员的比喻,真是又毒又到位,他说:“这就等于有人跑来跟你说,你先把你家房子点了,我发誓帮你把火灭了。可问题是,万一我没灭成呢?你房子不就真没了?”这话说得糙,但理不糙。欧洲人心里那份嘀咕,全在这里头了。
说白了,特朗普压根就没指望欧洲能答应。他太清楚了,欧洲根本跟不起。他就是要抛出一个欧洲“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等着他们摇头。
只要欧盟一说“不”,好了,戏就来了。一顶“对抗俄罗斯不够卖力”的大帽子,就能严严实实地扣在欧洲头上。到那时候,他特朗普就可以两手一摊,你看,不是我不想搞俄罗斯,是我的盟友不给力啊。然后就能顺理成章地把自己从俄乌那个泥潭里摘出去,责任甩个一干二净。
“他就是在玩一个逃避责任的游戏”,一位欧洲政府的官员,私下里跟记者抱怨的时候,几乎是戳着桌子说的。这可不是瞎猜。就连共和党自己内部的一个助理都漏过风,说特朗普其实“没那么着急真对俄罗斯动手”。
欧洲现在是彻底拧巴了。欧亚集团的拉赫曼看得最透彻,他说欧洲官员现在全在犯嘀咕:这到底是美国的真心战略,还是单纯就是想找个垫背的,把锅甩给我们?
这笔账,欧洲连算都不用算,因为根本付不起。
就算特朗普是真心实意的,欧洲也接不住他开的这张价码单。100%的关税,这是什么概念?从中国买个杯子,本来10欧元,现在要付20欧。买台手机,500欧变1000欧。整个社会成本直接翻倍。欧洲经济那口气,才刚从能源危机里缓过来,还没喘匀呢,这等于又是一脚,直接踹回ICU。
数字冰冷,但最能说明问题。去年,欧盟从中国进口了多少东西?5178亿欧元。占了总进口量的五分之一还多。有个欧盟官员的话更直接:“要是没了跟中国和印度的贸易,我们都得淹死。”
这话一点都不夸张。你走进任何一个欧洲人的家,看看那些家电,看看年轻人手里刷的TikTok的手机,再去看看那些工厂里轰鸣的机器,有多少上面贴着“MadeinChina”。关税高墙一立,物价就得疯涨,通货膨胀能直接飞上天。
更要命的依赖,是看不见的。去年欧盟从中国进口最多的,是电气机械、电信设备这些东西,这些是欧洲现代工业的骨架,是钢筋水泥,不是零食和玩具。你把这些抽掉,等于把地基给拆了。
更有意思的是什么呢?很多在中国的欧洲企业,比如德国的大众,法国的空客,他们在中国生产的东西,有将近四成,最后又卖回了欧洲。中国驻罗马尼亚使馆的华亚芳代办曾经一句话就点透了:“账面上看,是中国赚了顺差,可实际上利润的大头,不都流回欧洲企业自己的口袋里了吗?”这就等于说,特朗普这根关税大棒,抡圆了,最后还是砸在欧洲自己的脑袋上。
所以,特朗普真的只是为了甩锅吗?天真了。他那个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立陶宛的能源部长瓦伊丘斯的话,像手术刀一样精准:“美国分明是想利用欧洲现在的脆弱,给自己捞地缘政治和商业上的好处。”怎么捞?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员科尔博分析得明明白白:逼着欧洲买更多、更贵的美国液化天然气(LNG)。
俄乌冲突后,欧洲能源那个大窟窿,到现在都没填满。要是再因为关税问题跟中国供应链闹翻,那欧洲在能源上,除了跪求美国,还能找谁?到时候,所谓的“安全合作”,骨子里还是一笔冷冰冰的生意。
最让欧洲人窝火的,是美国的双标。嘴上喊着要大家一起跟俄罗斯划清界限,可自己呢?背地里通过印度这些第三方,转着圈儿地买俄罗斯的廉价石油,加工一下,再高价卖给别人,钱赚得盆满钵满。这种把你推到前线当炮灰,自己躲在后面发战争财的做派,让欧洲最后那点信任感,也快被磨没了。
欧洲人被迫清醒了,他们不想再当棋子了。
说真的,这种被人当枪使的滋味,欧洲也不是第一次尝了。早些年被催着交北约军费,后来又被粗暴地加征钢铝关税,哪一件事不是在提醒欧洲:在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字典里,“盟友”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工具”,随时可以拿来用,也随时可以牺牲。
就在不久前,欧洲的钢铝产品关税,才刚从25%被提到了50%。德国的钢铁巨头沙士基达第一个就炸了,痛骂这是“要把跨大西洋的贸易关系往死里整”。
一步一步的紧逼,反而让欧洲内部“战略自主”的声音,喊得越来越响。上周的G7财长会上,你看,一提到支持乌克兰,大家“完全一致”;可话锋一转,一聊到对华征税,欧盟代表的态度立刻就暧昧起来,翻来覆去就强调一个词:“精准”,不能“一刀切”。
行动上,更是如此。欧盟那个“重武装欧洲”计划,准备未来几年砸8000亿欧元进去,干嘛?强化自己的防务。说白了,就是想把安全攥在自己手里。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还发生了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波兰,一直被看作是美国在东欧的铁杆小弟,突然跟中国就稀土出口许可达成了合作。中国还表态,愿意帮波兰搞自己的电动车产业链。你品品这一手,这不仅是波兰在给自己找后路,也是在告诉整个欧洲:鸡蛋,真的不能再放一个篮子里了。与其被动地等着挨美国的锤,不如自己主动出去,找找新的活法。
特朗普这张“中国牌”,打得看似精明,实则把那种牺牲盟友来保全自己的算计,暴露得干干净净。他导演的这场极限施压大戏,就像一盆刺骨的冷水,意外地把还沉浸在“跨大西洋伙伴”旧梦里的欧盟,给彻底浇醒了。
欧洲人越来越明白,傻乎乎地跟着美国去围堵中国,那个代价,自己根本承受不起。特朗普这出戏,短期内让欧洲很难受,但谁知道呢,从长远看,这或许会成为逼着欧洲走向真正独立的,一个意外的催化剂。
对今天的欧洲来说,“战略自主”早就不再是什么时髦的口号了,那是活下去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