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这个画面:美军在中东架起价值百亿的导弹防御系统。
结果伊朗人用了11天时间,就打光了他们五分之一的战略库存。
更惊人的是每按一次发射按钮,2050万美元就在空中烧成烟花。
而这样的烟花秀,五角大楼每年只能补充十几枚。
现在我们终于理解,为什么以色列遭遇空袭时总喊着要美国救场子。
也突然明白,为什么美军基地被炸后拜登总爱说"不寻求冲突升级"。
军事专家们最近盯着电子地图睡不着觉:所有拦截弹射向中东的同时,太平洋西岸的导弹防御圈正露出致命缺口。
当沙特仓库里最后一套萨德系统被拆走运往以色列的深夜,关岛安德森基地的雷达站突然警报声大作。
这可不是演习。
2024年春天发生的事情远比电视剧更戏剧化。
伊朗四月的那轮报复性打击简直像开闸放水。
先是上百架无人机嗡嗡作响从低空掠过,紧接着弹道导弹划破云层。
部署在以色列内瓦庭空军基地的"萨德"系统疯狂运转。
拦截弹发射车在11天里发射了八十多枚拦截弹。
注意这个数字是美国陆军全球库存的整整两成。
有现场技术员盯着库存仪表盘手在发抖。
要知道洛克希德·马丁工厂现在开足马力,一年也只能造出60枚这种拦截弹。
补充这些消耗需要整个美国工厂干上整整十五个月。
更让人血压升高的是账本。
国会老爷们看到账单差点晕过去。
每枚导弹标价2050万美元还不包邮。
算下来这些天光拦截弹就烧掉16亿美元。
约等于两架F-35战斗机化成灰。
其实伊朗人很懂生意经。
他们先放10万美元的无人机当诱饵。
等美军打完千万美元的拦截弹,真正的导弹才进入大气层。
这套组合拳把防御方逼进死胡同。
美军最近才承认个秘密。
实战中的雷达探测距离缩水到十分之一。
说明书上吹嘘2000公里监控范围。
真正打起来能看清200公里就不错了。
拦截弹要在最后40秒才能锁定目标。
这要求各系统配合必须天衣无缝。
问题是不同军种间的协同常常断线。
陆军导弹营和海军舰艇的通讯延迟超致命。
高超音速武器出现后事情更糟了。
伊朗四月份祭出的"法塔赫-1"导弹达到15倍音速。
"萨德"对这种新威胁的拦截率直接腰斩。
要是换成解放军那些乘波体导弹会怎样?
想想都让人后背发凉。
全球最强的防御系统其实满身补丁。
目前服役的五套"萨德"分散在三大洲。
德国驻防两套,沙特租借两套,关岛长期蹲守一套。
结果伊朗袭击以色列的档口。
美军只能拆东墙补西墙。
把沙特营地里的备用系统紧急运往以色列。
中东危机解除后这些系统又没影了。
现在韩国人很慌。
五角大楼至今没说明何时补上沙特防区缺口。
更讽刺的是以色列自家防御网反而撑住场面。
他们用国产"箭-3"拦截弹打出了性价比。
每枚拦截弹价格仅350万美元。
不到"萨德"的零头。
关键命中率还不低。
这让金主美国脸上有点挂不住。
战略学者们发现更深层危机。
美国军工现在被几大巨头切成蛋糕。
洛克希德垄断战斗机市场。
诺斯罗普包圆轰炸机生产线。
导弹领域更夸张。
十年间导弹供应商从13家减到3家。
连造火箭发动机的工厂都关了大半。
去年国会听证会上爆出惊悚数字。
155毫米炮弹月产能只有3.6万发。
仅够乌克兰前线打两周。
国防部副部长当场被议员怼哭。
现在不是冷战时期了。
1990年美国本土有31家弹药厂昼夜运转。
如今整个北美只剩下8家还在开工。
五角大楼今年三月发了个招标书。
想找企业承接拦截弹生产业务。
结果两个月过去应征者寥寥。
没技术的造不出。
有技术的嫌订单少不愿开生产线。
日本最近想帮美国解围。
自掏腰包在东京郊区建导弹厂。
结果发现特种钢材被中国卡脖子。
韩国更惨。
拼装好的导弹还要空运到美国做质检。
产业链断点像蜘蛛网般密布。
稀土危机更致命。
美军火商90%的稀土原料来自中国。
精密制导系统需要的钕磁体中国控制95%产能。
去年尝试重启加州芒廷山口稀土矿。
结果连矿井排水系统都要从湖南进口。
北约指挥官们在布鲁塞尔急得转圈。
他们的储备更难看。
德国陆军被扒过老底——防空导弹仅够支撑48小时饱和攻击。
法国人稍微好点但库存也只够十天。
前段日子澳洲空军还爆出大笑话。
订购的导弹到货后才发现操作手册印着简体中文。
军工专家给出个残忍公式。
当前美国导弹储备约1500枚。
中国火箭军的高超音速导弹旅就有六个。
假设双方开战。
第一波导弹雨覆盖西太平洋美军基地。
按每枚导弹消耗4枚拦截弹计算。
专家推演出55天耗光库存的结论。
太平洋舰队指挥官在机密文件里写得更直白:"关键导弹库存可能撑不过二十天。 "
运输线上的噩耗不断。
去年在红海有艘美国军火船被胡塞导弹命中。
虽然导弹被拦截成功但甲板砸出大坑。
货舱里的导弹零件全部报废。
五角大楼官员私下承认:"真正开战时连关岛都不安全。 "
他们最害怕东风-26导弹。
这种带着乘波体弹头的武器三十分钟就能砸到基地。
留给防御系统的反应时间只有七八分钟。
需要同时启动卫星预警、宙斯盾系统和路基雷达。
三套系统中间但凡出个bug。
结局就是蘑菇云升起。
俄罗斯战略局在克里姆林宫偷着乐。
他们发现美军去年停止升级关岛防御系统。
给的钱不够布置完整拦截网。
现在第三岛链的澳大利亚也很紧张。
达尔文港新建的美军基地连萨德都没配齐。
要是东风-41真从中国内陆升空。
当地驻军连像样的拦截弹都拿不出。
海军正在琢磨新方案。
打算让宙斯盾舰沿着第一岛链排成"导弹墙"。
不过海上浮动基地经不起打击。
去年台海演习时就有驱逐舰被模拟击沉。
水面舰艇载弹量也是个难题。
最新型伯克III驱逐舰只能带96个垂直发射管。
真正能装标准3拦截弹的不足三成。
美利坚号两栖舰更滑稽。
总共才32个发射单元。
舰长们抱怨火力通道不足。
每次演习都被判定拦截失败。
陆军更惨。
除开战略级萨德系统外。
前沿部署的爱国者阵地单次仅能拦截8个目标。
面对弹幕攻击就是杯水车薪。
去年珍珠港纪念日搞了次模拟攻防。
红军用电子兵棋推演东风洗地战术。
推演结果显示所有拦截系统超载崩溃。
五角大楼当场叫停推演。
参与评估的上校写了封绝密信:"现实比兵棋更残酷"。
战争本质是拼工业制造。
现在中国拥有世界最大导弹制造集群。
陕西厂房里下线的导弹直接装车运往发射场。
美国工厂还在等国会批预算。
雷神公司车间里最新出厂的导弹贴着"2021年订单补货"标签。
这个时空差太致命。
美国军事网站最近登出张卫星图。
山东某地导弹阵地数量翻倍。
照片角落拍到几十台导弹运输车排队进场。
西方智库报告里藏着段加粗警告:"当对手月产导弹超过我方年产量时,防御计划必然破产"。
白宫战情室里有个倒计时屏。
上面跳动的是关键装备补充天数。
萨德拦截弹那栏永远是红色数字:730天。
当记者追问库存见底怎么办。
国家安全顾问把话题引向外交谈判。
五角大楼草坪上最近多了圈奇怪的围挡。
据说在秘密安装激光反导系统。
但能源部专家悄悄透露:现有发电机带不动功率要求。
中东沙漠里还有支美军部队没撤走。
他们守护着以色列最后十枚拦截弹。
带队的上尉每天给导弹罩帆布。
他说这样能省点保养费。
这些导弹屁股上印着"关岛防区专供"字样。
谁也不知道当太平洋燃起战火时。
中东仓库里这堆导弹该往哪运。
最近军事论坛流传张卫星照片。
夏威夷珍珠港出现奇特的水泥工事。
工人在停机坪旁浇筑超厚护墙。
工程师说这叫"导弹无用论防御法"。
就是飞机停放在防爆墙后面。
等敌方导弹打过来时硬扛。
有飞行员笑得很苦涩:"这不就是人肉盾牌么"。
退役中将约翰·米歇尔在酒会醉后吐真言:"我们搞反导二十年,最后又回到掘土修工事的时代"。
#图文作者回归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