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6个月流失10万兵力,百万大军未等俄军总攻已现崩盘迹象?

发布日期:2025-07-25 点击次数:116

基辅街头,前一刻还是敲代码或冲咖啡的手,下一秒就被强塞进面包车。不到一个月速成训练,旋即送上前线,面对绞肉机般的炮火——对于这些突然被卷入战争旋涡的普通人来说,选择其实少得可怜。

这不是一场保家卫国的崇高叙事,更像是一张冷冰冰的单程死亡通知。有机会逃跑,就成了最无需思考的求生本能。而这种“用脚投票”的方式,正以惊人速度蔓延。

乌克兰退伍老兵兼记者弗拉基米尔·博伊科披露了一份触目惊心的报告:仅仅在2025年上半年,乌克兰执法部门就登记了超过十万起——准确数字是107672起——士兵逃亡的刑事案件。

这意味着什么?对于一支号称百万的军队来说,短短六个月内,每十名士兵中就有一个选择了离开。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逃兵现象,这是军队从内部开始瓦解的清晰信号。前线指挥官们在公开场合流露的忧虑,绝非空穴来风。

逃亡最要命的是它的传染性。想想看,一个百人连队,要是有人成功溜回后方还没事儿,其他人心里那杆秤就开始晃悠了:凭啥他能跑,我就得在这儿等死?

当这种念头从星星之火变成集体默契,军队的骨架也就开始松动。十万多起立案?这根本不是一颗雪球,这是正在眼前积蓄的雪崩能量。

但为何这股风能刮得如此猛烈?问题出在乌克兰千疮百孔的后方。前线兵员如无底洞,警察甚至特警都被塞进部队,投入顿巴斯那个巨大的“绞肉机”。

这直接掏空了后方的治安力量。俄罗斯导弹无人机没日没夜地炸基建,经济活动几乎停摆,失业潮席卷,偷抢等犯罪案件像野草一样疯长。

本就捉襟见肘的警力,一边要应对失控的社会治安,一边还得硬着头皮上街“抓壮丁”完成征兵任务。案子堆积如山,他们早已焦头烂额、分身乏术。

腐败,成了压垮一切的最后一根稻草。政府连足额军警工资都难保证,权力的寻租就成了公开秘密。有钱有路子的,花点钱就能让名字在征兵名单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个摇摇欲坠的执法系统,既没能力也没动力去追查那十万多名逃兵。这种普遍的默许,反过来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更多前线士兵“用脚投票”。

于是,一个逃兵越多、后方越乱、征兵越狠、逃兵再越多的无解恶性循环,就这么轰隆隆地转起来了。

这个内耗的循环一旦启动,便自带加速器。逃兵越多,前线越吃紧。前线越吃紧,后方抓人就越粗暴。越是粗暴抓来的,越容易变成下一批逃兵。

军队的士气和真实战斗力,就在这个向下螺旋里不断失血、不断萎缩。乌克兰议员戈尔本科不久前那番话,听着像泄了气的皮球:军队根本没有宣传的百万之众,能打的也许就二三十万。

其余的呢?要么在坟场医院,要么就是消失在那十万多起立案卷宗里。

更要命的是,当乌克兰这台战争机器因内出血而吱嘎作响时,对手那边的引擎却在全速轰鸣。俄罗斯的军事工业已经完全切换到了战时模式,军工厂三班倒,炮弹、坦克、无人机正以惊人的速度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

看看这些数字。《华尔街日报》披露,俄军一夜之间投射的无人机数量,能抵得上过去一个月的总和。《军事观察》更是估算,俄罗斯一年能造出三千辆新坦克,不仅轻松补足战损,甚至还能富余。

再加上诱人的参军补贴和国内高涨的支持率,俄罗斯在兵员上几乎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一边是日渐枯竭,一边却是机器轰鸣、人马齐整。

这场战争的天平,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朝着莫斯科方向倾斜。

对基辅而言,绝望还在层层加码。新的外部压力接踵而至。《路透社》传出的消息让人心惊:超过四万名朝鲜士兵,已经部署到了俄乌边境。

这支所谓的“志愿军”也许不会直接冲入乌克兰腹地,但他们像一根楔子一样钉在那里,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战略钳制,彻底堵死了乌克兰任何想通过袭击俄罗斯本土来“围魏救赵”的可能性。

至此,战场的主动权,已牢牢掌握在莫斯科手中。

面对内部的崩解和外部的强压,基辅政府的应对显得愈发苍白无力。今年四月,议会通过了一项堪称魔幻的法案:承诺在8月30日前归队的逃兵,可以既往不咎。

一个主权国家,竟然需要用“特赦”的方式来恳求自己的士兵重返战场。这哪里是什么宽宏大量,分明是军事动员体系彻底失灵、黔驴技穷的公开坦白。

更直接的信号,来自乌克兰武装部队少将马尔琴科。他的话像一把刀,直插心脏:“顿巴斯的战线已经崩溃了。我们缺弹药,缺兵员,指挥也一团糟。士兵们太累了,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再守住阵地了。”

追溯这一切的根源,最终都指向了西方援助那条生命线的断崖式枯竭。美国国防部长史无前例地缺席援乌联络小组会议,就是一个再清晰不过的政治信号。

这场打了将近四十个月的仗,显然已经耗尽了西方世界的耐心和资源。他们越来越不愿意为这个看不到胜利希望的无底洞继续买单。

当外部的“输血”管道开始干涸,乌克兰自身那点可怜的“造血”能力,根本无力支撑如此庞大的战争机器消耗。

内部是兵员如潮水般流失,士气如沙塔般坍塌,经济在炮火中凋敝。外部是强敌步步紧逼,曾信誓旦旦的盟友开始出现裂痕,而输送物资的管道眼看就要彻底断绝。

内忧外患之下,这艘早已伤痕累累的乌克兰战船,还能在这场吞噬一切的惊涛骇浪中漂浮多久?这个问题,或许连站在甲板上紧握船舵的人自己,也已经找不到了答案。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