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杭州的跨境电商老板老宋在亚马逊呆了整整四年,前三年什么都没卖,专门把平台上的用户差评一条条抄录下来,结果三年后靠改进产品,爆卖了自己的新货。
起初,老宋每天就是到亚马逊店铺转悠,把大家骂产品的地方一一记下来。比如有人觉得杯子手柄太细、家用电器噪音太大、某些配件难买到,他就把差评内容做成表格,累计上千条。环境变化也挺大的,整个行业竞争激烈,但绝大多数卖家没时间管差评,只顾着上新和压价。到了第四年,老宋根据这些痛点找工厂大改外观和功能,一上架销量就翻了好几倍,有款小家电上市两个月卖出三万台。他身边一开始只有三个员工,后来加到十几个人,月流水破百万。
其实类似的例子还有。理想L9车主戚越,开车时发现车载冰箱放饮料总晃,网店没配件可买。隔壁车主苦恼,戚越就干脆花8000元委托工厂做了专用架子。半年下来,同样抓住了用户烦点,赚回130万。对比下来,赚钱思路并不是死拼死干,关键是差别。比如老宋发现信息上的空白,抄评论别人没想到;认知上,他能从差评想到优化改进,而其他人只是一句抱怨;执行上,他主动联系厂商调整工艺,而很多人停留在想法阶段;等到竞争环节,同样做配件,他选用更耐用的材质,也让产品更畅销。
这里面还有个重点。收差评不难,真正难的是甄别和行动。比如有人看到差评就照单全改,结果成本暴涨,产品反而卖不出去。老宋有一次也遇到过,玩具改防摔功能,结果发现差评用户只有极少部分,最后调整策略,才没亏。其实身边小麻烦就能变成机会。有人专做空调检测工具,专门解决用户吐槽多的难题。只要随时记下身边的糟心事,逛逛论坛和差评区,速度比别人快一点,风险和收益差别就巨大。
赚钱也许没那么复杂。多留心用户真实的烦恼,别光忙着看销量榜刷手机,有时候最容易被忽视的槽点,恰恰是别人暂时看不懂但又最急需解决的地方。以后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顺手记下来,说不定下一个爆款机会就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