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爱尔兰生活七年,说出不少“看似宜居却不易”的真相

发布日期:2025-09-18 点击次数:190

(一)先给你打个预防针:别被“翡翠岛国”四个字骗了

我二零一七年拖着两只二十八寸箱子落地都柏林,那会儿心里跟放电影似的:满屏绿色、牛羊成群、小提琴一响,直接升格镜头。结果七年下来,我敢拍着胸口说,爱尔兰确实绿,但绿得你头皮发麻;确实像画,但画框里夹着不少玻璃碴子。今天我就把它拆给你看,哪儿硌脚、哪儿滴血、哪儿又真香,一条一条捋,你别嫌我啰嗦。

(二)天气:一周两场雨,一场三天、一场四天——真不是我编的

知乎上那句“一周两次雨,一次三天一次四天”[ ^1^ ],我原以为是段子,结果是我每天写日记的抬头。最狠的一次,四月里连着下完七天,我阳台那双运动鞋直接长出一圈黑毛。你以为下完就干净?不,这边是“干冷+妖风”,雨一停太阳秒上线,地面五分钟蒸干,留你一人在原地蒸桑拿。风湿患者慎来,真的,我国内带来的艾灸贴三个月清空。好处也有,空气质量天天优,pm2.5 常年个位数——但得先保证你关节不罢工。

(三)房子:外观像城堡,进屋像冰窖

都柏林市中心那种乔治亚楼房,一排排奶黄色,拍照自带滤镜。可推开木门,百分之八十没双层玻璃!冬天最冷那周零下三度,听起来比北京温柔,可屋里也零下三度,暖气开到最大,手一摸墙还是冰的。房东还理直气壮:“老房子不能改外观。”我七年搬了四次家,电费单最高一个月三百八十欧——按现在汇率差不多三千块人民币,就烤了个寂寞。官方数据:2023 年爱尔兰平均电价每度零点四三欧,欧盟第二贵,仅次于德国[ ^3^ ]。钱包薄的朋友,劝你带羽绒服进被窝。

(四)人工贵到你想自学通下水道

水管堵了?行, plumber 上门一百欧起步,换个灯泡都得五十欧,还得预约到下周。我华人朋友厨房下水道堵,实在等不起,自己 YouTube 学拆 U 型管,结果塑料扣掰断了,水漫金山,最后赔房东两百欧。那边不是人懒,是体系就这样:人工高、税高、下班秒失联。按商务部给的官方数据,雇主得为员工再交百分之十一点零五 的社保[ ^3^ ],老板也肉疼,干脆少雇人,活就慢。你看街头小咖啡馆,中午排大队就俩员工,一个收银一个做咖啡,急死你算完。

(五)交通:首都确实公交密,但“密”不等于“准”

搜狐那篇文章说等车五到十分钟[ ^2^ ],我怀疑她住在市中心核心段。我住都柏林 7 区,早高峰说十分钟一班,实际二十五分钟不来是常态。最离谱的一次,我零下二度雨里等 46A,APP 显示“due”,结果四十五分钟后车来了,司机耸耸肩:“前面车坏了。”官方统计:2022 年都柏林公交准点率百分之七十八,听起来还行,问题那百分之二十二全让我赶上。买车?先掏一万五千欧牌照费,再加上保险路税,新手保险一年两千欧起步,你品品。

(六)医疗:免费,但“排队自由”

爱尔兰医疗体系分公立私立。公立确实免费,可 GP(社区医生)预约得一周,专科医生三个月起步。我右手腕长了个腱鞘瘤,2021 年 10 月 GP referral 排到 2022 年 5 月,真·等瘤开花。后来咬牙花二百五十欧看私立,十分钟 B 超搞定。数据在那摆着:爱尔兰每千人医生数二点八,欧盟平均三点七,护士数十一点七,欧盟平均八点八[ ^3^ ]——医生少护士多,排队能不长吗?所以来长住的,一定买私立保险,别省那每月一百多欧,真出事能救一命。

(七)税:工资单上“腰斩”不是玩笑

个人所得税 20%+40%,再加上 USC、PRSI,月入五千欧,拿到手三千三,直接没了一双鞋[ ^3^ ]。你以为高税高福利?福利确实不错,孩子每月补贴一百四十欧,叫“child benefit”,牛奶金到账短信比男朋友还准时。可如果你没有娃,税就是肉包子打洋狗。最逗的是,连房租都能被税——你当二房东转租个房间,超过一万四千欧的部分得交 52% 的税,官方名字“rent-a-room relief”,听着像救济,其实是割韭菜。

(八)物价:牛奶当水喝真没错,但蔬菜按“片”买

牛奶一升 0.89 欧,便宜到我用它洗脸;三文鱼整条三斤多 12.99 欧,实现“三文鱼自由”不是梦[ ^2^ ]。可青椒一个 1.5 欧,香菜一小把 2 欧,折合人民巾十五块买六片叶子。华人超市更狠,老干妈 6.99 欧,涪陵榨菜 2.49 欧,全按奢侈品算。综合下来,我两口子每月在吃上面至少六百欧,跟国内持平,但工资可是税后三千三,占比自己掰手指。

(九)教育:免费是免费,就是“散养”到家长心脏搭桥

公立学校一分钱不掏,书包、课本都发。可孩子三点放学,周五两点,一年四个假期,最长暑假三个月。家长不请假就得报“after school”,一个月四百欧起。课程也佛:一年级还在数手指头,九九表都不背。华人家长没一个不焦虑,晚上回家开小灶。好处是压力小,孩子笑得真灿烂;坏处是高考(Leaving Cert)还得拼分数,大学照样按成绩录取,前面散养后面冲刺,心脏支架自己备。

(十)工作:不加班是真,但“不加班”≠“早下班”

合同写的五点下班,实际四点五十五收拾包,五点半前办公室人走光。可问题是,活没干完怎么办?带回家!远程连上邮箱,晚上十点继续写报告。HR 不鼓励加班,是怕“给同事带来压力”[ ^1^ ],但工作量可一点没少。我闺蜜在药企做 QA,一周五天活,人手配三天,剩下两天靠“自觉”。想升职?先学会“自愿”奉献。失业率倒低,2023 年 4.1%,可一旦裁员,华人签证说断就断,缓冲期只有六个月,心脏又得加支架。

(十一)融入:语言不是坎,文化是沟

我英语没问题,雅思 7.5,可七年过去,依旧被当成“可爱的外国朋友”。同事聊 GAA(爱尔兰本土橄榄球),我插一句“橄榄球不错”,全场安静三秒,话题继续。他们热情吗?真热情,见面 hug 贴脸,可转头周末聚会没人叫你。吕洲翔老师调研里那句“完全融入是不可能的”[ ^5^ ],我举双脚赞成。移民二代好点,娶了个本地太太的内蒙古哥们,孩子都成了爱尔兰人,他依旧保留中国国籍,说“换了 passport 也进不了核心圈”[ ^5^ ]。我一开始不信,七年后再看,他是对的。

(十二)签证与身份:永居像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怕出去

工作 Stamp 1G 一年年续,熬满五年换 Stamp 4,俗称“永居”。听起来松,可中间不能换雇主、不能失业超过三个月,还要年年交 300 欧的 IRP 卡费。我 2020 年疫情被裁,全靠朋友内推续命,晚一点就得打道回府。拿到 Stamp 4 那天,我蹲移民局门口大哭,不是开心,是后怕:一旦回国,父母年纪大,我再想回来就得重走流程。身份这根弦,勒脖子七年,你说宜居?宜个鬼。

(十三)孤独:白天上班笑嘻嘻,夜里刷手机听《孤勇者》

爱尔兰人口 520 万,都柏林 140 万,听起来不少,可华人密度低,朋友圈就那几张熟脸。疫情最严重那半年,我连续 28 天没跟人说中文,晚上对着 Siri 讲“今天吃了土豆”。国内爸妈微信发视频,我这边凌晨三点,只能打字“刚下班”。那种被连根拔起的漂,没经历过的以为“小清新”,经历过的才知道是钝刀子割肉。七年里,我写了 2558 条微博,其中 1800 条在凌晨两点后发送——数据不会骗人。

(十四)惊喜:也有光,不然我早跑了

说了半天黑料,给你打点光。

1. 孩子牛奶金每月 140 欧,实打实打到账上,生俩就是 280,奶粉钱有了。

2. 孕妇免费产检、住院,顺产剖腹产全包,我同事生完出院一分钱没掏,还领了一篮子新生儿礼包。

3. 六十五岁以上老人免费公交、火车,水电燃气费减免,我房东爷爷 82 岁,每年去西班牙度假,靠的就是养老金加减免。

4. 食品安全真牛,抽检合格率 99.2%,牛奶打开直接喝,鸡蛋不用洗[ ^2^ ]。

5. 空气好、噪音低,晚上能听见猫头鹰叫,偶尔流星划过去,心里还是软的。

(十五)总结:到底适不适合?给你一张“七年级”成绩单

我给它打分(百分制):

- 天气:55,空气满分,下雨减分

- 住房:50,老房子保暖负分

- 交通:65,首都及格,外地难

- 医疗:70,免费排队减三十

- 教育:75,快乐免费,家长累

- 工作:68,不加班但隐形加班

- 税:60,高税有福利,没娃吃亏

- 物价:62,奶便宜菜贵

- 融入:55,笑脸背后有墙

- 孤独:40,夜晚杀伤力大

平均 60 分——刚过及格线。

(十六)给想来的你几句掏心窝子

1. 存款先准备半年生活费,至少六千欧,防止失业断粮。

2. 把英语刷到能吵架,不然房东坑你你都找不到词骂。

3. 带最厚的羽绒服、电热毯、艾灸贴,别信“零度不算冷”。

4. 学一门能远程吃饭的技能,写作、编程、设计都行,身份不稳时救命。

5. 接受“永远的外国人”设定,别把融入当 KPI,会开心很多。

6. 定时回国充电,亲情比风景更能抗抑郁。

(十七)写在最后

七年前我站在都柏林机场,觉得风都是自由的味道;七年后的今天,风还是那阵风,只是我知道它几月最狠、几点会下雨、哪个角度能把我伞吹翻。爱尔兰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它就是一个普通国家,有光有影,有奶有刀。如果你想来,别怕,也别盲目,带够粮草、备好心态、放低期待,把它当成一场长途露营——帐篷会漏、睡袋会潮,但抬头,银河真的很亮。

朋友的话说完,要不要来,你定。祝你无论在哪,都睡得着、笑得开、心里有光。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