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那个说“不看新闻联播是下等人”的专家项立刚,现状如何

发布日期:2025-07-29 点击次数:199

2018年,项立刚在社交平台上扔出一句“不看新闻联播的一般是下等人”,一下子就把网上的锅炸开了锅。那时候他已经是通信行业的知名观察家,创办了飞象网,还在各种媒体上当评论员,影响力不小。

这句话一出,很多人觉得他太傲慢了,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网上骂声一片,他自己还火上浇油,继续发帖解释什么上等人下等人,结果越描越黑。从那以后,他的形象就有点崩了,以前大家觉得他专业,现在很多人觉得他爱怼人,言辞犀利过头。

项立刚家境一般,从小就靠自己努力。1980年高考,数学没过关,只能上中专学会计,毕业后干了几年会计活儿,觉得没前途,就一边上班一边自学,1990年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专业。在学校认识了原晓娟,两人结婚,生了个儿子康康。

项立刚后来进人民邮电出版社当编辑,1997年又去中国科技大学学计算机,慢慢转行通信领域,写了不少文章,还拿过北京青年报的奖。2006年,原晓娟得胃癌,2007年去世,他辞职照顾她,还起诉杂志社胜诉,后来建了希望小学纪念她。

之后他再婚,有了两个孩子,事业上创办飞象网,当上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

那句下等人的话其实是项立刚想教育孩子多看新闻联播,觉得那是了解国家大事的渠道。但他表达方式太极端,直接把不看的归为下等人,还说世界需要上等人,下等人该认命给上等人让路。网友不干了,有人说他踩着别人上位,还拿他丧妻的事刺激他。

他也急了,回怼的时候言语粗俗,涉及家人隐私,朋友劝他也没用。他说自己就是普通人,有情绪就发泄。事后他解释,下等人是指不努力不学习的人,上等人是有能力有见识的,但已经晚了,风评直线下降。从专家变成争议人物,很多合作方开始疏远他。

这事过去五年,项立刚没消停过,继续在网上和人杠。他怼文学学者,说他们没实际价值,只会空谈,贬低他们是剑人,谁帮腔谁也一样。2024年,他和张捷辩论联想问题,情绪激动,发言偏激,有人猜他收钱护联想。

还有质疑丘成桐回国动机,说丘的研究没实际影响,是为名利养老。丘成桐回应,自己40年回国推动数学发展,没拿一分钱。项立刚被批数学不及格还评论大师。9月,他针对何祚庥、孙凝晖等院士发难,挺华为时言语过火,社会上说他为流量不择手段。

今年,他还是老样子,尽管年初账号因争议被禁言,但通过写作和访谈继续发声。2月,他分析中国人工智能普及快,DeepSeek用户破三千万,超美国,说是中国基础设施和实用心态的功劳。

3月26日,在观察者网节目上说,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不能被美国带到沟里去。意思是美国炒通用大模型,股价高但社会不一定受益,中国要全面发展AI,提升综合能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他评论董明珠不用海归派,说用人标准是企业的事,不该号召大家都学。又说教授批董明珠落后,看得他直发笑,觉得企业自己选人没错。

6月11日,任正非谈美国封锁下中国芯片发展,项立刚跟进,说中国优秀企业专注基础研究,封锁徒劳,只有开放才能进步。6月14日,他呼吁禁止向台湾销售稀土,说饭要一口一口吃,先建制度。

7月9日,炮轰蔡澜,说不是文化人,也不是四大才子,早年靠三级片致富,冲突大。他还写文说珍惜企业被制裁机会,推动对接合作。最近,他继续出书谈5G,参与行业讨论,但争议没断,很多人避开和他争。

项立刚觉得自己见多识广,直言不讳是爱国表现,在通信领域有见解,力挺中国企业,对国外不良势力批评粗俗但敢说。但问题也明显,公众人物影响力大,却不注意言辞,容易制造对立。五年下来,他从专家变成网红式争议者,账号禁言后,活动范围小了,但还在圈子里混。

五年过去,社会变化大,信息来源多样化,不看新闻联播的人多了去了。他当初的划分,现在看更显狭隘。项立刚自己也变了,从全网活跃到被禁言,说明言多必失。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