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日,英国皇家空军的“台风”战机从波兰机场跑道呼啸升空,机腹灯光在夜色中闪烁片刻后便消失在云层中。 这已经是这些战机在波兰执行的第四年防空任务,隶属于北约的“东方哨兵”计划,目标是紧盯东翼空域。
英国国防部的表态
这是对俄罗斯边境活动的防御性回应。 不仅仅是英国,丹麦、法国、德国也都加入了这一行动队列。
几天前的9月9日晚间,波兰领空遭遇大批无人机入侵,部分被波兰军方击落。 波兰总理图斯克痛斥这“绝不是误入”,宣布全面戒备并紧急关闭与白俄罗斯的边境。 立陶宛和波罗的海三国随即跟进,联合军演箭在弦上。
北约秘书长吕特在布鲁塞尔高调宣布启动“东方哨兵”军事行动,丹麦、法国、德国、英国等国派出战机和军舰,东翼防线迅速升级。北约正在东欧地区加强军事存在。 2025年9月,波兰签署决议,允许北约成员国军队驻扎波兰领土,成为北约“东方哨兵”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国防部确认,其“台风”战机已在波兰领空执行北约防空任务,目的是加强防空,配合其他国家提升边境安全。 这不是英国首次在该区域活跃行动。
2025年6月,英国空军的“台风”战机在波罗的海上空对俄罗斯军机实施了第11次拦截,一度迫近俄军机仅数十米距离,还试图“插入”和分割俄战斗机与运输机之间的航线。
除英国外,意大利、美国、法国、荷兰、丹麦等北约国家战机也加入到了波兰边境地区的空中巡逻行动。 这种多国联合巡逻正在成为北约在东翼的常规防御态势。
9月11日晚,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过社交平台宣布,法国将出动3架“阵风”战斗机,“与我们的北约盟友一起,为保卫波兰领空和欧洲东翼作出贡献”。马克龙称已向波兰总理图斯克作出协助保卫波兰领空的承诺,并就此事与北约秘书长吕特及同样参与防务的英国首相斯塔默进行了磋商。
此次紧张局势升级的直接导火索是近期发生的领空争议事件。 爱沙尼亚宣称俄罗斯3架米格-31战斗机侵入了该国领空长达12分钟。尽管俄罗斯方面回应称其战机没有进入爱沙尼亚领空,北约国家、特别是捷克、立陶宛等对俄敌意较大的国家都开始对俄进行谴责,并且威胁击落俄战机。
捷克总统彼得·帕维尔态度尤为强硬,他在谈到爱沙尼亚事件时直言:“我不得不称此为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侵犯领空是激活防御机制的理由,也是摧毁此类飞机的理由”。
立陶宛国防部长萨卡利埃内则引用2015年土耳其击落俄罗斯苏-24战机的先例,公开鼓动北约采取同样行动。 立陶宛作为与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接壤的国家,地缘压力巨大。
波兰政府公开呼吁民众“非必要不外出”,重点盯防波德拉谢、马佐夫舍和卢布林三个边境省份。 立陶宛则宣布效仿波兰关闭与白俄罗斯的边界,波罗的海三国同步举行联合军演,三万士兵集结边境。
面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北约内部出现了明显分歧。 捷克、立陶宛等国家主张强硬回应,甚至呼吁直接击落俄战机,美国、德国等主要成员国则表现出谨慎的态度。
北约内部的困境
小国担心被大国抛弃,因此拼命表现强硬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大国担心被小国拖入冲突,所以努力保持克制来控制风险。
立陶宛年军费只有约10亿美元,却率先呼吁北约击落俄机;捷克不与俄接壤,总统表态却比邻国还强硬。 承担主要军事责任的美国德国还踩着刹车,多次强调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美国总统特朗普11日表示,所谓俄无人机进入波兰领空事件,可能是个“失误”。 他说,“我对整个事件的一切都感到不满,希望这件事能够结束”。美联社称,特朗普的表态与欧洲领导人对俄严厉谴责立场形成强烈反差。 对特朗普的话,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回应称:“不,那不是失误”。
俄罗斯展现出强硬姿态
9月19日晚,俄军对乌克兰实施了新一轮大规模轰炸,目标包括乌克兰的军工综合体企业、弹药库、无人机发射场以及外国雇佣兵的临时部署点。
俄罗斯国防部通报称,此次打击的重点是乌克兰研发“游隼”战术导弹系统的工厂。 俄方强调,这些目标均已被成功摧毁。根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说法,俄军使用40枚导弹和约580架无人机对乌克兰发动了一夜袭击,已造成3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乌克兰空军声称成功拦截了552架自杀式无人机、2枚弹道导弹和29枚Kh-101巡航导弹,仍有10个重要地点被导弹直接命中。
9月12日凌晨,乌克兰国家安全局证实,使用无人机对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的普里莫尔斯克港实施了打击。 普里莫尔斯克不仅是俄罗斯波罗的海石油出口体系的终端,也是俄欧能源链条上的关键节点。
权威能源数据平台Argus Media数据显示,普里莫尔斯克港日均石油发运量约180万吨,约占俄罗斯波罗的海出口能力的40%。北约与俄罗斯举行大规模军演,形成冷战后罕见的直接对峙局面。 5月5日,爱沙尼亚的森林与荒野上,一场“精准施压”的军事大戏拉开帷幕。
代号“刺猬2025”的北约联合军演于爱沙尼亚正式启动,来自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北约12国家约1.6万名军人悉数集结。
此次“刺猬2025”演习开创性地实现了AI指挥系统从理论验证到战场模拟的跨越,其核心技术架构与道德边界讨论正重构当代军事科技的价值维度。
该演习通过人工智能与量子加密通信的深度融合,被全球防务专家评价为作战指挥体系变革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