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米07的韩旭和2米28的张子宇同时站上深圳体育馆的油漆区,韩国女篮的篮筐仿佛被加盖了穹顶。
张子宇14分钟内8次出手全部命中,篮下接球转身勾手的动作轻描淡写,韩国队员挂在她的肘关节上也无法阻止篮球入网。
韩旭则像精密仪器般运转,中距离跳投、篮板卡位、甚至快攻中跟进上篮,单场12个篮板让韩国归化中锋朴智秀只抢到4个。
这场91-69的碾压局背后,是中国女篮用历史级身高重新定义篮球规则的野心,对手连篮板落点都看不见时,所谓的“小快灵”彻底沦为纸上谈兵。
开场哨响后整整4分钟,中国女篮的计分板像被冻住了。
杨舒予三分打铁,李缘突破被切,罗欣棫空位中投弹框而出,全队前5次进攻全部颗粒无收。
韩国队趁机由朴智贤偷袭篮下得手,2米26的张子宇被换上场时,记分牌显示着刺眼的0-2落后。
这个穿着15号球衣的巨人立刻改变了战场规则。
李缘高抛传球刚越过防守球员指尖,张子宇踮脚摘球顺势勾手,韩国中锋姜柳林全力起跳也只够到她的肘关节。
下一回合王思雨击地传球穿透两人包夹,张子宇接球转身擦板命中,篮下三秒区成了她的私人训练场。
韩国队疯狂追到13-16时,张子宇首节数据定格在4分3篮板,全队6个运动战进球她独占2个,而其他队友17投仅4中。
场边宫鲁鸣用力拍打战术板,上面用红笔圈着“失误控制”和“外线机会”,首节8次失误让韩国队压哨三分险些追平。
次节韩国队亮出杀手锏,崔以圣和安慧智的三分球像精确制导导弹。
韩旭刚打成2+1扩大优势,转眼就被两记三分追成19平。
朴智秀突然启动挡拆战术,韩旭换防稍慢0.5秒,安慧智的空位中投就直穿网心。
危急时刻宫鲁鸣打出王牌:韩旭+张子宇双塔组合首次亮相。
这个决策源自两天前对阵印尼的“53分实验”,当时领先53分仍派双塔,就为破解韩国挡拆。
效果立竿见影:韩旭高位策应吸引双人包夹,击地传球给到深蹲要位的张子宇,后者扛开朴智秀轻松放篮。
杨舒予完成抢断快攻上篮,中国女篮打出11-5攻击波时,韩国主帅被迫喊停。
转播镜头捕捉到有趣画面:张子宇弯腰听战术喘息,汗水从下巴滴落地板,而韩旭正用毛巾给她扇风。
这对相差21cm的搭档半场合砍16分,包办全队36分里的近半数。
下半场首发阵容揭晓时,深圳体育馆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韩旭和张子宇并肩走向跳球区,2米35的组合高度创造女篮历史纪录。
这个被宫鲁鸣称为“天空之城”的阵容,首次在关键战役亮相。
战术执行得如同教科书:韩旭罚球线接球瞬间,张子宇突然反跑卡死篮下位置。
王思雨高抛传球越过防守指尖,张子宇空中揽月反手上篮。
下一个回合韩旭假投真传,张子宇接球遭遇三人包夹,却神奇地将球分给空切的杨舒予。
比分来到48-33时,韩国队员眼神已露绝望。
她们用尽全身力气顶防张子宇,却被韩旭连续命中两记中投。
第三节末段:张子宇飞身扑救界外球撞翻广告牌,2米26身躯砸在地板的巨响通过央视麦克风传遍全国。
这个拼抢直接点燃全场,中国女篮单节轰出30-20冲击波。
带着17分优势进入第四节,危机却突然降临。
韩国队李明官打成3+1,朴智秀中投命中,姜柳林底角三分穿网,8-0攻击波将分差缩至57-68。
中国女篮连续三次失误,韩国队快攻反击的尖叫声刺破球馆。
这时站出来的不是双塔,而是被球迷称为“定海神针”的老将们。
黄思静接杨力维分球,三分线外两步果断出手,篮球划出彩虹弧线空心入网。
接下来韩旭展现MVP价值:先是在人堆里抢下前场篮板补中,接着封盖崔以圣的上篮,最后快攻中接王思雨击地传球挑篮得手。
张茹空切接到韩旭脑后传球上篮命中,比分定格在75-58的瞬间,韩国队彻底放弃抵抗。
转播镜头扫过技术统计栏:韩旭末节独得8分4篮板,张子宇2分1篮板,而黄思静那记三分被标注为“关键球”。
替补席上的姑娘们挥舞着毛巾,她们知道这场22分大胜背后,是双塔威慑力为外线创造的宝贵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