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1高分对决,谁是新闻战场里唯一能站到最后的人?

发布日期:2025-10-09 点击次数:200

回想起2019年那届主持人大赛,“神仙打架”的形容在不少观众心里留下了鲜明烙印。舞台上,每一个气场迸发的新人、每一次让人屏息的1V1碰撞,都勾连着无数电视机前的生活切片。有老牌主播的镇定与深厚,也有新生代的执拗与冲劲。很少有哪个综艺能像这个IP这样,将业务能力、人文素养与舞台个性揉合到一块,把原本单调的新闻播报变成一种带着温度的竞技——有人在前排驻足,有人带着梦想到场,更有很多人,明明熬过了层层筛选,却倒在一场偶然的对决。

今年全国18强的名单,不同于往届那种文艺与新闻两条赛道混合,而是直接把赛事垂直化聚焦到新闻主播,那种紧张和专业色彩扑面而来。葛晶、赵文龙、李耀阳、郭墨涵、李秋莹、柳逸飞、王骏尧、杨东昊、王航、孙子城、庄晓莹、侯雪雍、胡鑫、林祉祎、贺思浓、张诚、秦韵筝、孙亚鹏——这些名字正在热光灯下被反复咀嚼。而在第三赛段的更高门槛前,他们得像邹韵说的那样,关关难过关关决绝,摒弃犹豫只剩“笃定”。

主场焦点始终聚在胜负浮出水面之前。柳逸飞,湖南大学出身,熟谙气象转型新闻的跨度,每次一开口仿佛自带磁场,把押韵运用到新闻播报里像是技术和艺术的共通体。他身上有朱广权的影子,也有和年龄不成比例的舞台定力。柳逸飞除了声音、记者经历和临场应变,更擅于把复杂信息变为易于共情的表达;在他身后,是一个几乎被忽略的冷门事实:气象类主持对于语音训练极为苛刻,他们往往要在极短时间内判断气象信息、随机处理数据波动,而这种能力恰恰能为新闻主播加成。

杨东昊是另一面旗帜。舞台沉稳、老练,如深水潜流,却一旦涌动就不可阻挡。记者经验之外,他在1V1面对姜年辉时那种稳如泰山的气度,让很多观众错觉“新闻不是综艺”,而是事业。两赛段总分都破97,这不是简单的得分数字,而是多年来在地方台锤炼出的新闻“脚底力”——真正的业务达人,往往懂得用沉静来调理压力。

侯雪雍,上一届参赛后沉潜一年再度归来,业务飞升,颜值气场跟着水涨船高。她的进步不仅表现在舞台自信,更体现在内容的“把重心交到观众手上”的专业质感。央视历来重视外在形象和业务综合,侯雪雍在内部考核里的优异表现也让她很难被忽视。

林芷祎,没有新闻播报、现场报道经验,却凭北大学霸的冷静和文本整合,把新闻和人文气质做了嫁接。她让我想到一些非科班出身的主持人能被赛场“激活潜质”,像罗振宇最早在企业里主持时那种不设限的快手能力。林芷祎不仅依赖文本,她善于从材料里抽取故事线,将干枯的时政消息转化出情感流动,颜值和声音双优,也让她值得被关注。

孙亚鹏,镜头感极强,是《远方的家》出镜记者。他在第一赛段的97.502分成绩并不是凭运气,而是在多年采访、游历路上的自我吸收——外景主播最常遇到的挑战是生活细节的捕捉和临场观察,尤其是地方风俗与人物心理的快速把握,这一点让他的新闻处理方式更细腻,也更易为观众共鸣。

今年的黑马也不止于此。21岁的郭墨涵年纪最小,却拥有超龄的业务韧性。他在1V1对阵黄文婷时,凭一手临场应变和知识储备硬生生翻盘。背后有个小秘密,郭墨涵其实得益于大量新闻资料碎片阅读,形成了快速提炼新闻主题的能力,这种训练在大台业务考核里是考察重点。年轻人的真诚和冲劲,总是容易被主办方记住——谁说黑马不会跑到最后?

贺思浓,机器人的创新联合主持,在地方台已是公认业务能手。她在第一赛段和机器人的搭档方式,实际借鉴了“人机同步稿件推送”技术,这项冷门工艺目前只在少数台尝试——操作容错率极低,现场主播要对AI播报流程和实时应答作出瞬间判断,这种能力远超一般稿件背诵。第二赛段她和刘全奕的组合,体现出团队托举的现场默契。

秦韵筝,22岁,几乎没有太多地方台履历,却因两次登场的成熟气质被康辉反复提及。她的“超龄成熟”,不仅停留在发言风格,也体现在新闻稿件的结构梳理和心理节奏把握——在大赛现场,这种“节奏感”往往决定了观众能不能记住一个新闻的核心点。其实这种人才,是各台疯狂争抢的新闻编辑和主编备选。

每一次晋级总有人欢喜有人忧,尤其是1V1这个环节。兰真,两个赛段高分却因签运遇到柳逸飞而折戟。电视行业里有句行话:业务好、气场强、颜值高,还需一点“运气”,兰真未能晋级,观众遗憾之外,评审也不少感慨。其实除了兰真,文坤、姜年辉、白晨阳、刘全奕、安卡尔等都是各地电视台的不俗选手,只是舞台终究优胜劣汰,还有赛制的不确定性夹杂在个人实力里,成就和遗憾永远交错。

观众对于谁能最后站在冠军舞台上总有自己的期待。有人注重声音和颜值,有人看现场应变的戏剧张力,还有人关心新闻文本背后的共情能力。央视这场比赛,越来越像一部多线程故事,每位选手在自己的人生坐标里,都曾迎来短暂的舞台高光,也必然有过漫长的幕后冷清。坐在等候室的他们,也许正低头复习一条旧稿,也许正在和前一天被淘汰的好友发消息鼓励。

有的故事,会在天亮时继续;有的人,正等待下一个出场的时刻。舞台很大,灯光下那些努力生活的身影,偶尔闪烁,有时微醺。刚好,也许下一个转角,就是他们独有的夜色。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