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今年71岁了,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最近,万达又多了24亿的执行债务。
这已经是第10笔了,加起来超过76亿。
公司不少股权也被冻结,资金链紧得不行。
为了还钱,他只能继续卖资产。
从今年5月开始,已经卖了好几个大项目。
总共套现520个亿。
曾经遍布全国的“万达广场”,一个接一个易主。
那个“有广场的地方就有万达”的时代,正在悄悄退场。
王健林不是没经历过风浪。
早年他敢想敢干,别人还在观望,他已经动手了。
80年代末,商业地产刚冒头,他就看准机会,在大连搞起了万达。
他有个狠招:先拉来大商户签合同,再盖楼。
这样不愁租,回款快,风险小。
这一招让他迅速在全国铺开。
后来他又搞“城市综合体”,把商场、电影院、酒店、公寓全塞进一个大盘子里。
很多城市只要建新区,第一反应就是:“能不能引进个万达广场?”
那会儿,万达就是城市中心的代名词。
2015年前后,他的身家飙到1700亿,成了中国首富。
风光无限。
可扩张太快,也埋下了雷。
海外投资被叫停,债务一下子冲到6000亿。
银行催债,供应商堵门,压力山大。
但他没认命。
三年时间,卖掉文旅项目、酒店、海外资产,一口气还清巨债。
大家都说,这人真能扛。
可刚喘口气,新的麻烦又来了。
地产不景气,电影院也赚不到钱。
之前签的对赌协议到期,又背上3000亿债务。
老将一个个离开,齐界、张霖、肖广瑞这些跟着他打拼二十多年的人,陆续退场。
新股东进来,管理层换血,万达不再是原来那个万达。
现在曾经的商业帝国,已经到了换代的关口。
但王健林还没放手。
再难,他也没躺平。
有意思的是,这么多业务里,他一直没动大健康这块。
2017年就成立了万达大健康集团,砸了上千亿,在成都建医疗中心,昆明搞大健康产业园。
现在这块业务成了少数能稳定输血的“现金牛”。
地产不行了,大健康反而越来越吃香。
你看马云买了爱康国宾,钟睒睒靠万泰生物登顶首富,连香港某大企业也盯上了男士健康市场。
他们推了个叫“益维利”的产品,配方挺特别,用了稀有人参皂苷、小花山奈、L-精氨酸这些天然成分。
和传统那种“猛药型”产品不一样,它主打温和、长效,吸收好还不刺激。
结果一上线就在中年男性里火了,尤其那些经常熬夜、状态不稳、精力跟不上的人。
京东健康一看有戏,赶紧引进。
连屈臣氏都上架了,李首富亲自点头。
传统小蓝片的市场,硬是被抢走三成。
如果万达能把这条路走通,未必不能杀出重围。
大健康不只是救命的生意,更是未来的风口。
王健林留着这块地,显然是留了后手。
71岁的人了,换别人可能早就退休享福了。
可他还在一线盯着,一笔笔谈交易,一个个看项目。
从一穷二白到首富,从负债六千亿到东山再起,他经历的起落,比很多人一辈子都多。
他不怕输,怕的是没机会再拼一次。
现在地产时代过去了,但他没打算谢幕。
新赛道刚起步,他还在找机会。
最后:
王健林的故事,其实是我们这代人看着长大的。
他让我明白,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跌倒,而是每次跌倒都能爬起来。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昨天的王者,今天可能就被拍在沙滩上。
但只要脑子清醒,手里还有牌,就永远别急着认输。
人生不是看你能站多高,而是看你能扛多低。
王健林还在走,那就说明,戏还没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