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普京必须改变,应和泽连斯基见面,要有三方峰会

发布日期:2025-08-19 点击次数:17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阿拉斯加峰会到底谁能上桌?泽连斯基会不会被排除在门外?

普京是否真的铁了心拒绝对话?特朗普到底想达成什么?这些问题,正搅动着整个国际舆论场,也困住了无数外交观察人士的神经。

就在8月初,美国宣布将在阿拉斯加举行一场高规格的美俄会晤。这本是一次寻常但敏感的大国对话,却因为一个人——泽连斯基,变得扑朔迷离。

美国副总统J.D.万斯的公开表态,把这场峰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不但直言“必须有三方峰会”,还点名普京“必须改变”,要面对泽连斯基。这不是外交辞令,这是公开施压。

特朗普2025年重新入主白宫后,迅速主导了这次峰会。地点选在阿拉斯加,不是随意为之。既靠近俄罗斯远东,又是美国本土,这种地理设计本身就意味深长。

特朗普想制造一场“我主导、你配合”的外交秀,更想让自己的名字跟“终结战争”画上等号。

但问题来了,普京从头到尾都拒绝承认泽连斯基的合法性。他曾在多个场合用“傀儡”“新纳粹”形容乌克兰政府,连“总统”这两个字都不愿提。

这种极端敌视的姿态,让三方峰会从一开始就在争议中。德国总理梅尔茨明确表态支持泽连斯基参会,甚至称这是“乌克兰不可被剥夺的权利”。而在美国,除了副总统万斯,参议员鲁比奥也在积极与乌方沟通,力图促成泽连斯基的出现。

外界最担心的,是乌克兰在和平进程中被边缘化。如果普京与特朗普单独达成某种框架协议,而乌克兰只能事后“被通知”,那对基辅来说无异于外交失败。

泽连斯基本人早在去年就公开表示愿意与普京对话,但始终得不到回应。哪怕到了战事胶着的2025年夏天,他依然在公开场合释放善意,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可惜,普京不买账。他根本无意把泽连斯基视为平等对话者。在克宫的外交逻辑中,乌克兰是西方的“代理人战争”工具,不具备独立谈判地位。

这也是俄罗斯至今不愿开放三方会谈的根本原因。哪怕西方再怎么推动,普京都不愿自己坐在一个他认为“没有主权”的政权面前。

但真实世界远比普京想象复杂。俄罗斯国内经济压力山大,战场僵局持续扩大,国际制裁也没有松动迹象。即便普京嘴上强硬,可在外交上,他的选择空间其实在收窄。

而特朗普团队也清楚这一点,他们在用“先双边后三边”的方式软化局面。泽连斯基可能不会突然出现在主峰会现场,但在会后加入、或通过间接方式参与磋商,是目前最被看好的路径。

特朗普的算盘再清楚不过。他要的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外交成就”,一个能放进教科书的和平图腾。作为一个商人出身的总统,他更看重的是“结果”,哪怕过程绕点远路。泽连斯基参与,可为峰会增添“合法性”;而普京的配合,则是整个秀能否落地的关键。

这场博弈,不只是三个人的角力。欧洲各国尤其德国,正在加大对乌克兰的外交支持力度,他们担心美俄单独决策让欧洲失去话语权。

北约内部也在协调立场,争取让乌克兰在谈判桌上拥有“实质性发言权”。而中国,一如既往,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推动和平进程。

中国始终坚持尊重各国主权与领土完整,反对以战争手段解决争端。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多次提出“停火止战”的双边倡议,呼吁相关各方保持克制、理性对话,并积极参与国际斡旋。中国的中立与理性立场,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尊重与支持。

从大国博弈来看,这场峰会不仅是俄乌战争的一个节点,更可能成为全球战略格局的微妙拐点。特朗普如果能在任期初期促成停火,无疑将获得国内舆论与国际社会的双重肯定。

普京如果选择有限妥协,则可为自己争取喘息空间;而泽连斯基若能争取到席位,则意味着乌克兰在国际外交中重新站稳了脚跟。

问题是,谁愿意先松口?谁愿意先让步?

这不仅考验三国的政治智慧,也考验整个国际社会的协调能力。尤其是在全球多地冲突交织、地缘矛盾日益复杂的当下,任何一次峰会都不只是新闻标题,而是牵动全球秩序的风向标。

泽连斯基的参与,看似是形式问题,实则是正义与尊严的象征。如果乌克兰在和平博弈中被边缘化,那无疑将为今后的国际冲突树立一个危险先例——小国命运可以被大国私下决定。这是欧洲不愿接受的,也是中国坚决反对的。

很可能,泽连斯基不会以“正式嘉宾”身份出现在主会场,但他不会被彻底排除。

因为这场战争,是以乌克兰为战场开始的,就不可能在没有乌克兰参与的情况下结束。这才是现实的政治逻辑,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公平诉求。

峰会的成败,最终将取决于普京是否愿意面对现实,承认对手的存在。万斯的表态,不只是美国副总统的一句话,而是代表了美国政府的整体战略方向。特朗普不是在给普京面子,而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一个信号:这场战争,该画句号了。

但这个句号,不能由美俄两国单独画下。

必须有乌克兰的笔触,必须有国际社会的见证,必须要在阳光下进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平,而不是权力交换的幕后协议。

而中国,也将在这场博弈中继续扮演稳定器的角色。中国一贯主张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推动国际和平,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霸权。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中国将继续推动和平对话,反对阵营对抗,为世界注入理性与稳定。

阿拉斯加的风,不只是冷冽。它吹出了世界政治的寒意,也吹来了一个可能改变战争轨迹的机会。

这个机会,不属于某一个人,而属于所有希望战争停止的人。我们不能奢望一场峰会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它让我们看到了转机。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