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称26国出兵保卫,乌克兰,可现实却狠狠打脸了他的雄心

发布日期:2025-09-10 点击次数:127

马克龙这次真的玩大了! 意大利副总理萨尔维尼居然公开嘲讽:“如果马克龙赞成派兵,那就让他自己戴上头盔,拿起步枪,亲自去乌克兰战斗! ”这话一出,法国立马炸锅了,直接召见了意大利大使,场面极度尴尬。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 最新民调显示,高达80%的法国民众根本不信任马克龙,支持率,比他上台以来的任何时候都低,甚至比“黄背心”运动时期还要糟糕。

马克龙一直在嚷嚷着要出兵乌克兰,说已经有26个国家同意在战后部署军事力量。 他还威胁俄罗斯,如果不点头,就要搞新一轮制裁。 但现实是,盟友根本不买账,国内民众强烈反对,法国自己的经济也是一团糟,财政赤字占到GDP的5.8%,几乎是欧盟标准的两倍。

马克龙的强硬姿态不仅没换来领导地位,反而让法国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 意大利、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都明确拒绝派兵,连德国也唱反调,欧洲内部分歧彻底公开化。

法国总理贝鲁的日子也不好过,支持率只有14%,他推行的紧缩计划要取消两个公共假期、冻结福利和养老金,引发了更大不满。 军方也传来消息,有法国士兵拒绝赴乌克兰参战,训练的乌克兰部队中甚至出现大量逃兵。

马克龙现在是从“派兵论”悄悄转向呼吁“停火”,但民众似乎已经不买他的账了。 法国内外交困,这场危机恐怕一时半会儿解不开了。

马克龙最近的日子真是内忧外患。 他积极推动所谓“志愿者联盟”,声称有26个国家同意在乌克兰部署军事力量,甚至威胁俄罗斯如果不接受就实施新制裁。

但现实却狠狠打脸了他的雄心。 北约内部多个主要盟友,包括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立即与马克龙的派兵言论保持距离,明确表示没有向乌克兰派兵的计划。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公开质疑马克龙“炫耀武力”,副总理萨尔维尼更是嘲讽道:“如果马克龙愿意,就让他自己去那里吧。 戴上头盔,拿起步枪,亲自去乌克兰战斗。 ”

这番言论引发法国强烈反应,甚至召见了意大利大使进行交涉,两国关系一度紧张。 萨尔维尼还指责马克龙“疯狂”,会把“欧洲拖入与俄罗斯的战争”。

欧洲内部在乌克兰问题上存在深刻分歧。 以法国、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为代表的对俄强硬派,与包括意大利、匈牙利等国的谨慎派形成了鲜明对比。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对乌克兰近期袭击俄罗斯输油管道导致匈牙利油料中断感到愤怒,直接指责乌克兰“鲁莽且不可接受”。

美国的态度同样令马克龙处境尴尬。 副总统万斯明确表示,美国不会派出地面部队参与冲突,而是把战后乌克兰安全的责任推给欧洲自己承担。

与此同时,俄罗斯与美国正在进行直接接触。 俄罗斯总统特别代表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在华盛顿与美方举行了会谈,虽然没有取得突破,但表示俄美关系取得了“积极进展”。

马克龙派兵论调在法国国内遭到强烈反对。 最新民调显示,68%的法国公民反对政府出兵乌克兰,他们认为这会将法国卷入不属于自身的战争,并担忧经济负担和政治分裂风险。

法国最大反对党“国民阵线”议会领导人玛丽娜·勒庞谴责马克龙的声明“鲁莽”,“置国民性命于不顾”。

更令人震惊的是,高达80%的法国民众表示不信任马克龙,其支持率已跌至2017年上任以来的最低点,仅为15%。

马克龙面临的不只是外交困境,法国国内经济问题同样严峻。 2024年法国财政赤字占GDP的5.8%,几乎是欧盟规定3%上限的两倍。

法国总理贝鲁警告,法国可能面临与2008年希腊类似的债务危机。 他透露目前法国的债务在以“每秒增加5000欧元”的速度增长。

贝鲁提出了一项有争议的紧缩计划,包括取消两个公共假日以提高生产效率、削减公共部门岗位、冻结与通货膨胀挂钩的福利金和养老金。

这些措施引发了强烈反应,左翼政党指责政府将军事开支置于社会福利之上。 贝鲁的支持率也创下历史新低,仅有14%的民众表示信任他。

与此同时,法国的军事预算却在增加,计划到2027年增至640亿欧元,较2017年水平翻倍,未来两年将额外增加65亿欧元。

马克龙试图展现法国在欧洲安全事务中的领导地位,但多个因素制约了其“强硬言论”的落地。

法国训练的乌克兰115机械化旅2300人中,有1700人未参战便临阵脱逃,这些士兵多为欧洲招募的乌克兰难民,缺乏战斗意志。

分析指出,马克龙未服兵役的背景使其对军事决策缺乏实际感知。 2023年法军在非洲尼日尔等地被迫撤军,马克龙将此归咎于俄罗斯的“幕后干预”。

面对国内外的压力,马克龙的态度明显转变。 在2025年4月的一次采访中,他表示希望俄罗斯和乌克兰尽快停火。

他说:“当然,我希望尽快停火,这不是我们能做出的决定。 ”他还表示,已经向美国解释了法国的立场,即迫使俄罗斯同意停火,以结束冲突,而不是升级冲突。

这一转变与几个月前发誓“不排除向乌克兰派兵”甚至威胁要“击败俄罗斯”的马克龙形成鲜明对比。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期也开始对外释放和平信号,称乌方愿意采取建设性措施实现停火,但对俄方的表态仍持谨慎态度[citation:4。

欧洲各国的宪法和政治环境也让派兵计划几乎不可能落地。 德国基本法禁止军队参与非防御性战争,意大利议会多次否决类似提案。

即便勉强拼凑出兵力,后勤补给的成本也高得惊人。萨尔维尼直言,欧洲不应再浪费时间在“马克龙式的幻想”上。

不仅意大利拒绝派兵,就连一向立场强硬的波兰也表示,不会在战后派遣士兵进驻乌克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希腊也都表态不会参与。

普京已明确提出条件:乌克兰必须放弃加入北约、保持中立,并禁止西方驻军。 如果欧洲真的在战后向乌派兵,反而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呼吁英国不要妨碍俄罗斯和美国的谈判,称英国对调解乌克兰局势不感兴趣,却在尽力延长流血冲突。

扎哈罗娃还表示,北约军队以任何形式出现在乌克兰都是不可接受的,都会导致冲突升级。

俄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支持向乌克兰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但同时警告称,在没有俄方参与的情况下讨论这一问题是“没有出路的”。

他指出,如果是由俄罗斯、中国、美国、英国、法国五个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参与的、平等的安全保障方案,俄罗斯会接受这样的安排。

马克龙的支持率持续下滑,总理贝鲁也面临政治危机。 9月8日,贝鲁将面临国民议会的信任投票,这场政治生死战可能直接决定法国政府的存亡。

如果失败,贝鲁将成为马克龙任内的第六位下台总理。 自2022年国民议会选举以来,马克龙领导的执政党阵营优势大幅下滑,左翼联盟崛起成为最大势力。

这种“朝小野大”的局面让政府在政策实施上步履维艰。 不信任动议频率上升,重大法案通过率却在下降。

贝鲁上任8个月以来,已经经历8次不信任动议。 在关键的几次投票中,法国社会党对贝鲁的支持至关重要。

但社会党近日在退休改革问题上与贝鲁政府“闹翻”,对贝鲁提出的2026年预算计划也有不同意见。

法国政府内部危机深刻反映了当前政坛的政治格局变化。 经济困境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俄乌冲突导致能源短缺,而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使法国的出口损失惨重。

这些压力直接转化为民众的不满情绪,抗议活动频发。 马克龙试图通过削减福利和提高税收缓解财政压力,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唯一信任度有所上升的法国政治家是右翼反对派领袖乔丹·巴尔德拉,目前他在民众支持率方面位居榜首。

调查显示,他不仅赢得了保守派的支持,还获得了左翼和中间派部分民众的认同。

马克龙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执政策略和外交政策。 面对国内的经济困境和国际上的信任危机,法国需要的不仅是一个更稳定的政府,更是一个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领导者。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马克龙似乎已经失去了多数法国民众的信任,他的支持率仅为15%,而八成民众对他持负面看法。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