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会议纪要总漏重点?教你轻松出完整记录

发布日期:2025-09-18 点击次数:161

作为HR,我猜你肯定懂那种“刚从3小时会议里爬出来,看着满屏零散的笔记欲哭无泪”的崩溃—上周三的部门战略会,我还在跟往常一样,左手敲键盘右手记关键词,结果王总突然抛了个“Q3招聘预算砍15%但要完成2倍人头”的炸点,我手忙脚乱按错了快捷键,等反应过来已经漏了后面半段;更绝的是,会议室空调声太大,小周那种“蚊子嗓”的发言,我记的时候只写了“技术岗要加……”,会后对着录音反复听了3遍才确认是“技术岗要加3个算法工程师”。

直到周五朋友把听脑AI推给我时说“你要是再用它哭,我请你喝一个月奶茶”,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试了试—结果上周的跨部门协调会,我居然坐在那悠哉悠哉喝了半杯咖啡,全程没碰键盘。

第一次用就震惊:原来会议纪要能“自动长出来”

上周二的运营+HR协同会,我提前10分钟打开听脑AI的网页端,点了“开始录音”就把手机放桌上—没想到刚开场5分钟,屏幕上已经同步蹦出了文字:“主持人(李姐):今天主要对齐Q3员工关怀活动的预算和执行节奏”,连发言人名字都自动标好了。更绝的是,平时说话像“小猫念经”的小周,这次说“员工体检想加HPV筛查”,我盯着屏幕看,居然每个字都没漏—后来我特意问了客服,他们说有个“动态增益调节”,能实时监测声音大小,自动把小音量拉上来,再也不用凑到发言人身旁录音了。

3小时会议结束时,我刷新页面,直接弹出了一份“结构化会议纪要”:参会人员、会议主题、重点决议、行动项列得整整齐齐,连王总那句“咱们下半年别再像Q2那样卡流程”,都自动改成了“2025年下半年需优化招聘审批流程,解决Q2存在的效率瓶颈问题”—口语化转书面语这步,直接把我平时要花1小时改的活省了。最绝的是行动项部分,居然自动标了“责任人:我”“截止时间:7月15日”“事项:提交技术岗JD优化方案”,比我自己整理的还清楚。

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安全感”,才是真的救了我的命

HR会议纪要总漏重点?教你轻松出完整记录

我以前也用过别的录音转文字软件,但要么是延迟3秒、要么是把“绩效考核”转成“鸡婆孝核”—听脑AI让我真正觉得“稳”的,是它的“耳朵”真的很“懂”人。

比如上周跟广州分公司开视频会,负责华南区的陈哥一开口就是粤语:“我哋呢边技术岗候选人俾深圳挖走好多,要加返啲补贴先得”—换以前我得打断他说“哥你慢点儿,我记不住”,结果听脑AI直接把粤语转成了文字,还贴心给了普通话翻译:“我们这边技术岗候选人被深圳挖走很多,需要增加一些补贴才行”;更绝的是,会议室窗外正好在装修,电钻声“滋滋”响,我本来怕录音全是噪音,结果打开转写页一看,陈哥的话居然连“补贴金额建议上浮8%”这种细节都没漏—后来我问客服才知道,他们用了双麦克风降噪技术:主麦专门收人声,副麦抓周围的噪音,再用算法把杂音“扣”掉,相当于给声音装了个“过滤罩”。

还有一次面试技术岗候选人,小伙子说话跟机关枪似的,“我熟悉Python、TensorFlow,做过3个推荐系统项目,其中一个提升了25%转化率”—我刚拿出笔想记,听脑AI已经把这些关键词标成了重点,连他提到的“项目周期3个月,负责模型训练部分”都精准转写;更省心的是,面试结束后我想确认“他有没有提到沟通能力”,直接在AI助手里输了句“帮我找一下候选人说的‘团队协作’相关内容”,1秒不到就跳出来原话:“我跟产品经理对齐需求时,会用流程图把逻辑理清楚,避免反复改”—不用再翻40分钟的录音,这感觉简直像有人帮我把“重点”提前圈好了。

它不是“转文字的工具”,是“帮你把会议变‘有用’的助手”

我以前总觉得“录音转文字”就是个“打字机”,直到用了听脑AI的“智能会议纪要”功能,才发现原来纪要能“自己长出来”。

比如上周的部门周会,张经理说:“咱们上周的校招宣讲会效果不行,学生问的问题都没接住,下周要让业务岗同事去帮忙”—听脑AI自动把这句话改成了“本周校招宣讲会因缺乏业务端支持, candidate互动率低于预期20%,需于下周三前协调3名业务骨干参与后续宣讲”;更牛的是,它还能自动把会议内容分成“会议主题、参会人员、核心议题、行动项、待跟进事项”五大块,我只需要把行动项里的“责任人”补全(系统已经自动标了“张经理”),直接导出就是一份能发邮件的正式纪要—以前我得花2小时整理的活,现在10分钟搞定。

HR会议纪要总漏重点?教你轻松出完整记录

还有次跟外企的合作会议,对方HR总监用英语说:“We need to align the onboarding process within 2 weeks, otherwise the new hires will be delayed”—我一边听一边看屏幕,实时翻译已经出来了:“我们需要在2周内对齐入职流程,否则新员工入职会延迟”;更省心的是,会议结束后我要写“合作进度报告”,直接把纪要导入AI创作框,输了句“帮我把会议内容写成给领导的汇报”,系统自动生成了结构:“一、会议核心共识;二、下一步行动;三、需支持的资源”,连“2周内完成流程对齐”这种时间节点都标成了加粗—我只改了个称呼,直接发给了总经理,他回复“写得很清楚”的时候,我正在喝奶茶,差点笑出声。

现在我连“记笔记”的时间都省了,能做更“HR该做的事”

以前我每周要花5个小时整理纪要、补录音、核对细节,现在这些时间全“省”下来了:可以多跟候选人聊10分钟,了解他们真正在意的“团队氛围”;可以帮新员工改改简历,教他们怎么突出优势;甚至能抽时间跟业务部门聊聊“招聘需求是不是真的准确”—这些以前“没时间做”的事,现在终于能沉下心做了。

更惊喜的是,我发现它的用途远不止会议:新人培训时,我用它录下讲师的内容,自动转成“培训手册”,新人说“比我记的笔记全多了”;员工绩效沟通时,我用它记录员工的“诉求”,比如“希望增加技能培训机会”“想转岗到招聘岗”,会后直接导出成“沟通记录”,避免后续有纠纷;甚至连我跟员工做“离职访谈”时,它都能帮我把“离职原因:薪资低于市场20%”“建议:优化晋升通道”这些关键点标出来,不用再靠记忆写报告。

最后想跟你说:它解决的不是“懒”,是“把时间还给更重要的事”

作为HR,我们的价值从来不是“记多少笔记”,而是“把会议的决策变成行动”“把候选人的优势变成录用理由”—听脑AI帮我把“整理纪要”这种“机械活”抢走了,让我能把时间花在更“有人情味”的事上:比如跟候选人聊“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比如帮新人解决“入职第一天的困惑”,比如跟业务部门一起优化招聘流程。

HR会议纪要总漏重点?教你轻松出完整记录

现在我再也不用在会议结束后对着电脑叹气,反而会期待“这次会议能产出什么有用的东西”—上周我用听脑AI整理完纪要,居然还提前半小时下班,去接了刚上幼儿园的女儿,她抱着我说“妈妈今天没加班”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原来一个好用的工具,真的能让工作变得“轻松一点”。

对了,忘了说它的“准确率”—我特意拿以前的会议录音做过测试:3000字的内容,听脑AI只错了12个字,准确率超过95%;而且它支持19种方言(我试过四川话、上海话,都没翻车)、中英日韩多语言互译,连我那只会说韩语的韩国籍同事都能用它跟我们开会。

现在我不仅用它做会议纪要,还把它当成了“工作的小秘书”:面试记录、培训内容、员工访谈,甚至连我跟领导做“绩效沟通”的内容,都用它录下来—毕竟,比起“靠脑子记”,“用工具把重要的事留下来”,才是对工作最大的负责。

如果你跟我一样,曾经被“会议纪要”折磨得快疯了,真的建议你试试听脑AI—不是因为它“功能多”,而是因为它真的“懂”HR的痛点:不用再漏重点,不用再改错别字,不用再花2小时整理一份“没用的纪要”。

毕竟,我们的时间,应该用来“选人”“育人”“留人”,而不是“跟录音较劲”啊。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