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交所火力全开,似乎装了“核动力”
说到今年上半年香港的金融市场
你想想,港交所那边融了个天,融资额竟然达到了1071亿港元
直接又爬上了全球第一的宝座
这个数字,啷个说,比起美国纳斯达克的713亿港元还高出一截,差不多是去年同期的8倍多
实在像是“火箭升天”一样
你要知道,去年整个香港的融资总额都没这么多哇
还不止,今年上半年,有44家新股在港上市,光是递交申请在香港挂牌的企业就超过了200家,哪个行业都有,科技、制造、金融、医药
挺是那些大名鼎鼎的A股龙头企业,比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华为的子公司啥的
几乎占了港股募资总额的七成
你说这“港股A+H”模式,走得巴适得很
搞得那些投行大佬们都忙到吐血,连续加班
有人说,原本觉得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在逐渐衰落,结果这数据一出来,脸都打肿了
英国Z/Yen集团那边还专门说,香港的金融中心指数回升到全球第三
你想想,这“纽伦港”的格局
终于又回到人们的视野里了
按我看,这一切发生的背后,像是装了“核动力”一样厉害,动力源源不断
其实,香港和内地的关系,那可是“血脉相通、双向奔跑”的
要说这段关系从哪里开始变得紧密,按我在书上看到、老人讲的,那得追溯到1938年左右,当年一个只有三个人的小商号“联和行”在维多利亚港边悄悄起步
那会儿还不知道它能变成啥“巨无霸”
后来,无论战火纷飞,还是和平发展
这个“联和行”都一直在扮演着桥梁的角色
那时候,抗战打得火热,物资紧缺,霍英东那会儿就组织船队,把大陆需要的粮草、物资运到香港,支援抗美援朝
到改革开放前,香港在对外贸易和金融上
几乎是内地的“后盾银行”
20世纪50年代,那个时候中外关系紧张,西方国家对我实行封锁,港英当局还搞“缉私”,但霍英东他们依然硬着头皮,把船队开到大陆
实在就是“战时大后方”
等到80年代,邓小平在中山温泉和霍英东一聊
你知道,那个时候,香港帮内地搞外汇储备
贡献了30%到50%的外汇
再说,像“快车”列车,挺是从上海、郑州、武汉跑到香港的那些“快车”,每天都载满了新鲜的蔬菜、猪肉、牛奶
到1997年香港回归,光是输送活猪就达到了9700万头,牛肉也有520万头,保证了香港一半的蔬果供给
这还不算东深供水工程,从东江源头源源不断的水
解决了香港的“干渴事情”
到后来,香港的金融体系、法律制度、管理经验都成了内地的“宝贝”
1992年,华润集团出资控股港股上市公司永达利,开始注入优质资产
开启了“内地企业借壳”港股上市的先河
再后来,青岛啤酒作为第一只“内地H股”在港上市
开启了内地企业奔港融资的“快车道”
到今年6月底,港股市场上,注册在内地的H股企业已经多达370家
你看,这会儿内地吸收香港投资,已经超过1.4万亿美元
占了全部外资的57%以上
内地市场转型的过程中,香港的金融、法律、管理经验
从2014年沪港通上线开始,香港和内地的联系就越发紧密
即使制度不同,法律不一样,人民币和外币不能随意兑换
但这条“血脉”还是不断流动着
那年11月,沪港通正式开通,开启了“互联互通”的新时代,投资者可以不用出国,就能买到港股
就是那种“插上了翅膀”的感觉
到了2016年,又搞了“深港通”
让内地和香港的金融市场像搭起了一座“高铁”
数据显示,2024年,两地的交易总额已经突破了46万亿人民币,资金的“流动大道”越铺越宽,把香港这个“金融超级联络人”的地位
最近几年,债券通也搞起来了
内地企业可以通过香港“买买买”国际债券,国际投资者也可以通过香港投资人民币债
外资看好中国的债市,持有的人民币债券,逐年递增
香港在这中间扮演了“桥梁”的角色
2023年5月,央行和港府又搞了个“互换通”
专门帮国际投资者对冲利率风险
你说这制度设计,实在像“天赐良机”,多管齐下
把两地的金融体系搞得“天衣无缝”
而在区域合作地方,粤港澳大湾区那可是“排头兵”
由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九个城市,再加香港、澳门组成的“9+2”城市圈,短短几年就创造了超14万亿的GDP
差不多占了全国的“1/9”
香港在里面,不只是金融中心,还是“创新引擎”、人才高地
“一国两制”的好处就表现出来得淋漓尽致——既享受国家的红利,又保持自己的特色
在美国那边搞“脱钩断链”的大环境下,香港的创新脚步还在加快
你要想象,就像一艘“航母”用上了“核动力”,续航无限,速度更快
还能装得下更多“武器”
就是这些年一系列“革命性”的政策和创新
比如港交所那边,搞了个“多元化”上市新规
专门为“新经济”和“创新企业”量身定做
比如2018年推出的18A章,接纳“不同投票权架构”,允许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像小米那会儿就用上了
成为港交所历史上第一个“不同投票权”的企业
还在2023年3月,又新出第18C章,降低硬科技公司(比如AI、芯片、清洁能源什么)门槛
让“创新型”企业能更快更顺利地融资
更厉害的是,港交所还允许企业“保密”提交上市申请,避免“商业秘密”被提前披露,像美股那样“走在前面”
让内地的科技公司能“快人一步”
你看,像今年6月27日,申请上市的内地企业里,科技和医疗健康占了大半
为了吸引更多“富豪家族”和“国际大户”,香港还把股票印花税从0.13%调低到0.1%,把资产管理规模一口气推到35.1万亿港元,涨了13%
再说,去年5月,香港还推出了“稳定币条例”
这可是“划时代”的事情
你想,数字货币的“稳”,就像是“数字现金”,跟美元、欧元挂钩
就不会像比特币那样“瓜兮兮”地大起大落
香港搞这个,等于抢先在“规则”上站稳脚跟,未来“数字货币”重塑国际金融格局
香港早就做好了“准备”
更厉害的是,今年5月,香港还成立了“国际调解院”,由中国和19个国家的代表组成
是全球首个专门做“调解”的国际组织
你说这“调解”是不是很有“东方智慧”
不管国家级的争端,还是企业间的小矛盾,都能在这里“扯扯皮”
关键是,香港这个“桥头堡”位置
外长还说了,香港能做国际调解的地方
是“和平解决争端”的最佳范例
你说,这步棋走得巴适得很,香港从“金融之珠”变身“国际调解之都”
而去年还搞了“跨境理财通”,让资金更“自由流动”
把港币和人民币都玩到“极致”
今年5月,港府又搞了个“联合监测框架”
把金融监管“组合拳”打得滴水不漏
你看得出来,香港的角色是在逐步“升华”的,从“金融中心”变成“国际治理中心”
站在2025年这个节点,咱们有理由相信
香港正迎来一场“史诗级”的变革了
4月,特朗普那边还在“挥舞大棒”,威胁要把中国公司踢出美国市场
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啥的,很多都在香港二次上市或者双重上市
你说,贸易战、话语权争夺战,香港的价值越来越“厉害”,不是“衰落”
波士顿咨询那边还说,香港和瑞士一样,已经成为2024年全球最炙手可热的“跨境财富管理中心”,财富总值飙到2310亿美元,涨势强劲
真是“火得不要不要的”
你看,香港这个“国际金融枢纽”
未来的潜力实在比你想象的还要大
再加上,中央一直在强调,支持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把它打造成“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
你想,这一轮“牛市”不只是股市涨得欢腾,更像是香港作为“国际枢纽”的实力
维港的烟花照亮中环的那一刻,可能连纽约那边都得“失眠”了
地方都在看着咱们的“香港奇迹”
这让我想起了老师曾经说过的,这个观点可能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