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汉最高荣誉殿堂:麒麟阁功臣,霍光领衔,苏武压阵!

发布日期:2025-08-18 点击次数:102

#中国古代史#

在长安城辉煌的未央宫里,曾有一座因汉武帝猎获祥瑞麒麟而命名的楼阁——麒麟阁。它之所以名垂青史,并非仅仅因为祥瑞之名,更因为在公元前51年,西汉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在这里做了一件意义非凡的事:他命人绘制了十一位功臣的画像,悬挂于阁中,以表彰他们辅佐自己缔造“孝宣中兴”的不世功勋。这就是与东汉“云台二十八将”、唐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齐名的“麒麟阁十一功臣”,是古代人臣荣耀的巅峰象征,“功成画麟阁”的诗句,正是对他们最高的礼赞。

汉宣帝为何要在此时(甘露三年)表彰功臣?直接导火索是匈奴归降,大汉国威达到鼎盛。这让他不禁回想起自己从民间即位(他是汉武帝曾孙,幼年流落民间)到开创盛世的艰辛历程,那些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辅佐他治国安邦的能臣干将,功不可没。这份名单,堪称西汉中期政治精英的“顶配阵容”,涵盖了当时最顶尖的文臣武将。

霍光,毫无争议地位居功臣之首。他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在汉昭帝、昌邑王刘贺时期实际主持朝政。正是他力排众议,拥立流落民间的刘询(汉宣帝)登基,稳住了大汉江山。他行“伊霍之事”(指像伊尹、霍光这样权倾朝野辅佐幼主),虽大权在握,但最终还政于宣帝,确保了权力平稳过渡,是宣帝能施展抱负的关键人物。位列第二的是**张安世**,他接替霍光担任大司马,为人谨慎周密,是宣帝亲政后的重要助手,父子皆显贵,堪称宣帝朝政坛常青树。排名第三的**韩增**,也是大司马、车骑将军,出身名门(父亲是开国功臣韩王信之后),在军事和内政上均有建树。

武将的代表是**赵充国**,这位老将以七旬高龄挂帅出征,平定西羌叛乱,更提出“屯田戍边”的千古良策,用最小的代价维护了边疆稳定,是名副其实的“定海神针”。文官集团同样星光熠熠:**魏相**和**丙吉**都官至丞相,是宣帝治国理政的左膀右臂。魏相刚正不阿,丙吉则以宽厚仁德著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丙吉在宣帝幼年落难时曾暗中保护过他,这份恩情宣帝一直铭记于心。**杜延年**精通律法,长期在关键岗位(太仆、御史大夫)上协助处理机要事务。宗室代表**刘德**(阳城侯)则因学问渊博、品行端正、致力于搜集整理古籍而入选。

名单中还有两位特别值得细说的人物。**梁丘贺**以精通《易经》闻名,担任过太中大夫、少府等职,是学术与实务结合的典范。最令人动容的是排名第十一的**苏武**!这位在匈奴持节牧羊十九年、宁死不屈的“大汉气节”象征,虽然最高只做到中郎将,并非位极人臣,但汉宣帝特意将他列入麒麟阁,其深意不言而喻——**苏武代表的是对国家的绝对忠诚和不屈精神,这是比任何高官厚禄都更珍贵的功勋**,是麒麟阁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另一位重量级人物是**萧望之**,他学识渊博,是汉宣帝为太子(后来的汉元帝)精心挑选的老师(太子太傅),历任御史大夫、光禄勋等要职,是连接宣帝与元帝两朝的重要桥梁。

麒麟阁十一功臣,是汉宣帝“中兴梦之队”的核心成员。他们或运筹帷幄于朝堂(霍光、张安世、魏相、丙吉),或决胜千里于疆场(赵充国、韩增),或弘扬文教(刘德、梁丘贺),或坚守气节(苏武),或培育储君(萧望之),在各自的领域为“孝宣中兴”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未央宫的麒麟阁虽早已消失在历史尘埃中,但这份由忠诚、智慧与勇气铸就的荣耀名单,以及那句流传千古的“功成画麟阁”,依然在诉说着那个君臣同心、共创盛世的传奇时代。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