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盗风者
汇丰银行,这家历史超过百年的金融巨擘,自十九世纪中叶进入中国起,便借助本地市场的力量逐步壮大为全球金融巨头。但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屡次反手损害中国利益。从晚清时期蚕食国库到近年协助美国制裁华为、构陷孟晚舟,这一系列行为已不鲜见。面对外界质疑,汇丰并未表现出任何悔意,如今终于遭遇回击。
2018年末,华为高管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被当地政府拘押。随即,美国方面要求引渡,并施压加方予以配合。事件公开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指责美国企图逼迫认罪,为华为收购铺路。此时中国外交部门紧急干预,针对事件展开调查。事实逐步明朗:汇丰银行在幕后积极“协助”美国构陷华为。尽管并非中国大陆的主流银行,汇丰在中国的历史并不光彩。多年来,该行多次插手并危害中国事务。
早在2016年,汇丰银行便与美国联手针对华为展开调查。为迎合美国利益,汇丰“拼凑”证据,并向美国司法部门递交了诉讼材料。这些所谓的“证据”缺乏依据,是双方合谋捏造。依靠汇丰银行的诬陷,美国以虚假罪名扣押孟晚舟。直到2021年秋,被拘押近三年的孟晚舟才得以自由。相关调查还揭示了,美方对此早有布局,孟晚舟因其关键职务成为美国要挟华为的工具。汇丰银行甘当爪牙、提供虚假证据,意图打压中国科技企业。事件曝光后,多家汇丰分行在中国受到冲击。试图以诡辩之辞自保,但面对确凿证据,一切辩解都无济于事。汇丰涉案的更多往事也随之浮出水面。
溯及历史,汇丰银行与中国纠葛由来已久。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国门,西方列强竞相来华谋利。随之而来的,是外国银行在中国扩展业务的潮流。汇丰于1865年在香港设立,总部选址港岛,其后又在上海等地开设分支,仅十余年便在中国沿海多城建立影响力。汇丰的高速扩张与清政府财政困难息息相关。清末内忧外患频仍,朝廷为弥补亏空,屡屡向列强贷款,汇丰银行正好趁机切入。到十九世纪末,清政府共借贷26笔,达4136万两白银,其中汇丰占比高达七成。与此相伴,高额利息让中国财政陷入被动。甲午战争后,清廷为补偿日本,因国库亏空再次求助汇丰,而汇丰则趁火打劫,要求将在华海关税收由英方人员监管。海关总税务司一职牵涉全国关税和行政人事,是汇丰攫取实权的重要入口。
20世纪初,随着八国联军入侵、清政府再遭重创,汇丰出谋策划《辛丑条约》赔款,数额高达9.8亿两白银,等于24年全国税收。清廷已无力偿付,汇丰以此为由,要求抵押关税、盐税。盐税作为传统财政大项,被汇丰把控,无异于断绝朝廷生路。民国初年,汇丰不仅未支持改革,反而助力反革命军阀,阻挠中国社会进步。自抗战全面爆发,汇丰又与日本侵略者合作,为对方提供金融服务。及至现代,洗钱、逃税、金融诈骗等问题依然屡有发生,可以说这家银行在中国多次制造负面影响。继孟晚舟事件之后,汇丰银行恶行被逐步曝光,业绩大幅下滑。2021年,仅中国境内便关闭逾80家分行,亏损达七成,前路堪忧。
中国历来秉持开放合作,但底线不可侵犯。对于外企的历史旧账,尚可容忍,但若一再挑战底线,势必不会得到中国的善待。
信息来源:
1、澎湃新闻:《长达156年的黑历史!陷害华为只是它的一个“小目标”?》
2、环球时报:《为引渡孟晚舟搞虚假陈述!汇丰银行内部文件曝光美国误导加方行径》
3、中国新闻网:《中方回应汇丰或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任何企业在华经营须合法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