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沙滩、海浪本是全民共享的自然馈赠,却在辽宁葫芦岛邴家湾海滩上演了一幕荒诞剧:游客自搭帐篷竟遭陌生男子强收50元“场地费”,索要发票反被威胁殴打。
当公共资源被肆意圈占牟利,我们不禁要问:谁给了这些人划地收费的权力?全民所有的碧海银沙,怎就成了个别人中饱私囊的“自留地”?
8月7日下午,一名游客驾车来到葫芦岛邴家湾海滩。正当她搭好帐篷准备享受海风时,一名身穿印有“邴家湾”字样白T恤的男子径直走来,亮出收款二维码:“交50元帐篷费!”
游客愕然质问:“我自己带的帐篷凭什么收费?”男子却理直气壮:“这是正常收费!”更令人愤慨的是,当游客坚持索要发票时,竟遭对方嘲讽:“一万个人就你一个要发票,是别人有毛病还是你有毛病?”冲突中,男子甚至扬言动手,嚣张气焰令人发指。
收费男子唯一“凭证”是那件白色T恤。面对质疑,他声称海滩是“承包地”,却无法说明代表哪个部门,更拿不出任何官方许可。
据当地商户透露,该男子原是附近渔民,近年转型“海滩经营”,利用模糊的承包协议将公共沙滩划为“势力范围”。这种身份转换背后,折射出部分人将公共资源视为私产的扭曲心态。
事件视频引爆网络,三大争议直指核心:
近八成网友质疑:“海滩作为公共资源,承包给个人是否合法?”根据《海域使用管理法》,经营性用海需严格审批且不得妨碍公共通行。
男子拒开发票的行为引发连锁质疑。“只要收费就属经营,经营必须纳税!”网友呼吁彻查税收漏洞。
大连网友晒出长海县350公里免费海岸线,直言:“葫芦岛海边全收费,本地人都不去!”更有游客吐槽:“若承包区不公示,无异于给游客挖坑。”
8月8日,兴城市联合调查组雷霆出手:认定承包者违规收费,依法处罚并解除经营协议。同时宣布对全市海滩开展大检查,违规者将严惩。表面看,这场闹剧已落幕。
但商户一句“有遮阳伞的地方都收费”的爆料,暗示邴家湾绝非孤例。当公共海滩被切割成无数个“收费领地”,一纸解约协议能否斩断利益链条?
大连长海县用事实证明了另一种可能:350公里海岸线全线免费开放,带动旅游收入连年增长。当地通过统一管理、提升配套服务实现良性循环。反观葫芦岛,分段承包看似“盘活资源”,实则扼杀了旅游生态的可持续性——当游客因“处处收费”望而却步,最终受损的是整个地区的口碑与经济。
官方处置赢得掌声,但更深层拷问仍在回荡:为何承包者敢公然挑衅“开发票”这一基本法律要求?当收费男子嘲笑“万人中仅一人维权”时,恰恰暴露了监管长期缺位滋生的猖獗。若不能建立长效监督机制,今日解约的“邴家湾”,明日或将在别处借壳重生。
解约处罚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承包协议在阳光下运行?如何确保收费许可与税务凭证成为硬性规则?当更多游客敢于举起手机索要发票时,那些圈地收费的“土皇帝”才会真正消失。碧海蓝天之下,不该有任何无形的“收费线”——因为这道线划开的不仅是沙滩,更是社会的公平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