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高远哭了,这次赢球他等得太久了
林高远赛后坐在那里,眼眶红了,声音有点抖,说:“我很久没赢球了,真的特别想赢。”这话一出,多少人心里“咯噔”一下。一个在国际赛场上拼了十几年的人,赢球对他来说本该是家常便饭,可现在,一场胜利居然成了奢望。他说这是为数不多的国际赛场胜利,语气里全是压抑不住的激动。你想想,一个运动员站在聚光灯下,不是为了掌声,而是为了证明自己还能赢,还能站得住脚,这背后得扛多少东西?
他不是没实力,也不是不努力。这几年,林高远的状态像坐过山车,起起伏伏,看得人心疼。尤其是他父亲去世后,很多人都察觉到,那个曾经眼神坚定、打法凌厉的高远,好像一下子沉进了某种看不见的深水里。比赛输了,他不说什么,赢了也不见多兴奋。那种沉默,比哭还让人心酸。他不是不想赢,是太想赢,反而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一个男人,一边要处理亲人的离去,一边还得在全世界面前打出好成绩,这哪是打球,这是在扛命。
可他没退。哪怕状态低迷,哪怕排名下滑,哪怕外界有质疑,他还是站在赛场上。每一次挥拍,每一次救球,都是在跟自己较劲。这次赢了,他终于忍不住了。那滴眼泪,不是软弱,是积压太久的情绪终于找到了出口。赢球的感觉,他太久没尝到了。那种从胸腔里涌上来的热流,那种“我还能行”的确认,对一个运动员来说,比奖牌还珍贵。
其实我们普通人也一样。谁没经历过低谷?工作不顺、生活受挫、亲人离世,哪一件都能把人压得抬不起头。林高远不一样,他得在全世界面前撑着。输了球,网友骂,媒体写,镜头追着拍。赢了,是应该的;输了,就是你的问题。这种环境里,能坚持下来,本身就是一种胜利。他今天这哭,不是崩溃,是释放,是宣告:我还在这儿,我没倒。
很多人说,他年纪不小了,状态难回巅峰。可竞技体育哪有那么多“应该”?马龙四十岁还在拼,许昕伤着脚还在打。只要心气还在,谁说林高远不能重新杀回来?这次赢球,或许就是个转折点。不是说他马上就能拿冠军,而是他找回了那种“我可以”的感觉。运动员最怕的不是输,是怀疑自己。一旦信了,路就走窄了。现在他信了,哪怕只有一场胜利,也足够点燃希望。
别再只盯着输赢了。林高远需要的,不是苛责,是理解。他不是机器,是人,有血有肉,有悲有喜。他代表国家出战,拼到力竭,这份担当,本身就值得尊重。今天他哭了,我们跟着心酸,不是因为他输了坚强,而是因为他太真实。真实到让人想起自己也曾为一件事拼尽全力,只为赢一次。
他还在路上,我们不妨多点耐心。看他打球,像看一个老朋友在逆境中挣扎前行。赢了,替他高兴;输了,也别急着下定论。毕竟,能扛住压力走到今天,本身就是种胜利。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
资料来源:央视体育、新华社、中国乒乓球协会官网